诗意与网络化学习

作者:江作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27

  当代人生活具有环境二重性:真实与网络。在还没有网络的海德格尔年代,这位哲学家提倡过“诗意的栖居”,此定义中的“诗意”具有哲学意味,希望人人进行筑造,世界随之会绽放出一种诗意来。

  网络生活中同样如此。人之于网络要有主体意识,“诗意”呈现于有意义的阅读、思考、思想、情感。人需要有思想、会思考的栖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存的栖居,“诗意的栖居”应该是一种美好的、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生存状态,是一个满足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前提下,更多地注重心理属性的空间。

  通过网络阅读与互通,营造心灵的宁静、丰盈与自由,实现心灵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不仅仅关注于物质环境的富足。

  具有二律背反意味的是,如果想伴随网络获得“诗意的栖居”,首先你面对网络要有适度“断舍离”的自觉,摆脱为网所困的过往,而去亲近自然。自然是诗意最直接的源泉。漫步林间小道,聆听鸟语虫鸣,感受风拂面颊,雨润心田。与自然界的每一次亲密接触,都是心灵的一次洗礼,让人忘却尘嚣,回归本真。

  在网络中的筑造,其方式并不要求你也做网红,人人可为的是阅读与思考。多少人上网只是被动地浏览,为无数别人预设的程序所控,充塞脑际的是无助、无用与无厘头信息。知识是灵魂的粮食,栖居中的阅读应该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纸本与多媒体的交叉,达到沉浸在多元形式构建的知识世界里,让思想在其间自由翱翔。当代人这种阅读与思考方式,有利于拓宽视野、丰富情感、激发灵感,是通往诗意生活的重要途径。

  网络为表达内心情感、追寻诗意提供了绝佳方式。通过自我呈现,写写画画,或是共赏生活情趣,都是增添生活诗意的好方法。它们不仅能够美化网络生活,更能陶冶情操,让人的心境变得平和而深邃。

  人际交往也是一种隐性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诗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沟通,分享彼此的快乐与忧愁,共同探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这样的时光无疑充满了温馨与诗意。

  网络也为人保持好奇与想象提供了无限空间,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是保持心灵年轻与活力的秘诀。无论年龄多大,无论身处何境,都不能失去梦想,乐于通过键盘与荧屏,去探索未知领域,让生活充满无限可能。

  “诗意的栖居”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追求。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创造、去珍惜每一个瞬间,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与美好。

  “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为人所乐道的语句,也是对“诗意的栖居”接地气的诠释。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拥有麦克风容易,但放眼诗和远方却需要素养的自我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