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入选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名单的出版单位和从业者如何——
以书为媒推动科普事业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23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开展的“国之重器”系列活动,在青少年学生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供图
深耕出版主业,以书为媒,推动科普事业发展;创新活动形式,以书为基,激发公众科学兴趣;推动融合出版,以数为翼,拓宽科普传播路径……出版行业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与文化的守护者,在科普事业中承担着怎样的角色?近日,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发布表彰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授予195个单位“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302名个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其中有7家出版单位和5名出版从业者获评相关称号。
出版业如何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科普工作,推进科技强国建设,《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围绕这一问题,采访了入选的出版单位有关负责人和出版从业者。
深耕内容 引领科普阅读风尚
立足自身专业优势,贴合大众需求策划选题,打造精品科普图书,出版人在科普图书出版方面展现出了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创新能力。
“我们每年出版的科普图书总数占年度出版数量的15%左右,出版了《中国古代机械复原研究》《控癌战,而非抗癌战》等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朱旖旎说,近几年,该社一直聚焦青少年和老年群体。向青少年传播科学家精神,引导他们投身科技事业;向老年群体普及健康知识,带领他们了解新的智能技术。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分社不断加强人才培养、作者培育和作品积累,持续普及生态保护科学知识,历时10年策划出版的“环保科普丛书”,截至目前已出版34种,并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同时,第二分社积极探索生态文学创作,开发建立生态文学作者库,讲述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
人民交通出版社首席策划编辑、综合交通出版中心副主任郭红蕊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着国家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和社会热点,策划出版的“垃圾分类科普丛书”和“少年儿童防溺水科普丛书”获评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我平时会加强个人科普能力的提升,努力从一名科技编辑向科普编辑转型。”郭红蕊不仅注重个人发展,还带领年轻编辑大胆尝试从编辑加工向改写创作转型,她参与改写的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国科技之路·交通卷·交通先行》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
勤走访、多调研,积极听取专家意见,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健康传播中心的编辑们从自身职能出发,经过广泛调研、深入论证,策划了“十万个健康为什么丛书”,致力于在健康科普领域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健康传播中心迅速响应,策划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图书免费发放到抗疫一线,同时向全球输出版权,推广中国经验,助力全球抗疫。
搭建平台 激发公众科学兴趣
除了图书出版,科普活动也是出版行业在科普领域的重要发力点。中国标准出版社质量与标准化事务所(编辑六分社)自2019年以来,连续6年承办全国市场监管科普讲解决赛,连续5年协助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并培训队伍参加全国科普讲解大赛。
“我希望能让更多孩子了解更多优秀科幻作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编辑刘芳芳说。从最开始做编辑编写一些科普文章、科普书,到现在自己成了作家,刘芳芳创作的多部作品获奖。多年来,她一直在少儿科幻领域深耕。刘芳芳说:“写作的时候我把科普知识融入科幻作品,但这还不够,我还是想让更多孩子知道科幻、了解科幻,于是我开始组织论坛、讲座等。”2021年,刘芳芳与科幻作家朋友成立了全国少儿科幻联盟。2023年,在她与多方的积极筹备下,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成立。2020年至今,刘芳芳参与各中小学公益科普科幻讲座30余场。
201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了“汇科普·读书会”,这些年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讲座、沙龙、微课程、云课堂等形式开展了200余场科普活动,建立了一支以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媒体从业人员为主的阅读推广人队伍。结合社内的产品优势和特色,打造子品牌阅读推广矩阵,积极与社会品牌开展合作,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科普活动走进学校、部队、社区,受到了各个群体的喜爱和欢迎。朱旖旎说,他们还关注到了一些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向贵州毕节的两所学校捐建图书馆,投送了一些科普资源。
近年来,中国地图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研学旅行发展部以中国地图文化馆为依托开展科普活动,搭建“地理眼 看中国”研学实践课程体系,打造特色研学品牌“中图研学院”。2019年至今,部门共举办科普研学活动110余场,服务公众线下6万人次、线上2000万人次。
创新形式 拓宽科普传播路径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融媒产品成为出版行业在科普领域的又一抓手。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健康传播中心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创建品牌栏目,进行线上科普知识传播。平台上线微音视频1642段,文章(含漫画)2686篇,策划专题系列103个,运营重点知识付费栏目“医说到底”,平台总浏览量5000万次。
为丰富科普阅读载体,中国标准出版社质量与标准化事务所(编辑六分社)持续创作推出科普微视频作品。郭红蕊与人民交通出版社的同事们策划制作的科普动画在新华网进行专门报道推介,取得良好的科普效果和社会效益。
中国地图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研学旅行发展部紧跟时代脚步,开发融合产品,研发各类科普音视频,制作完成《古诗词遇见中国地理》科普视频7集,《宝石江湖》矿物主题科普课1节,《超级100!科普课》小学生通识教育在线课程100节。可以看到,出版单位纷纷借助数字技术丰富阅读载体、拓展传播渠道,打破知识普及的场域限制,以新形式增添新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