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赋能视听创作新生态

将科学与文化素养“落入”声画

作者:本报记者 常湘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10

  第二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技术赋能内容主题研讨对话现场。本报记者 常湘萍 摄


  汗青工作室使用AIGC创作的跨时空对话内容。 资料图片


  视听创作在AIGC的赋能下,不断提升内容生产效率,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艺术与技术深度融合的新生态。在9月3日举办的第二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技术赋能内容主题研讨上,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嘉宾围绕“艺技双驱焕新视界:AIGC赋能下的视听创作新生态”主题,共同探索技术赋能下网络视听文艺创作和传播的创新与发展,推动内容和技术相互驱动、“互启共荣”。


  艺术+技术

  构建产业新生态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的边界不断被拓展。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赵国梁认为,自网络视听诞生以来,科技创新始终是行业与时俱进的重要动力。以AI为代表的先进技术使内容创作生态产生颠覆性变革,提升了传播效率和互动效果。他建议,新技术赋能网络文艺视听创作应以技术为牵引、以视听为引擎、以安全为底线,以向善的技术推动向上的互联网健康发展。

  5G、超高清、AI、XR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杨培丽表示,推动技术赋能内容,实现文化繁荣应注重以下三点,即通过技术赋能重塑文化传承新路径,通过技术赋能激发文艺创作新活力,通过技术赋能培育发展行业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通过专项支持、政策引导以及平台搭建、园区布局等方式,积极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董齐超表示,以技术赋能,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应紧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应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优势,探索科技领域文化融合新途径;要抓人工智能制度创新体系建设关键,促进产业生态发展,加速培育发展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AIGC正在引领视听行业向新向前,未来内容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构建完善视听创作新生态。北京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全心认为,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的发展给网络视听行业带来了新变革、新体验,一部优秀的AIGC作品不应只是简单地套用技术,而是需要创作者将科学和文化素养“落入”声画,进行多元化创作。各方应共同探索艺术和技术的深度融合与相互赋能,助力创作者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为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网络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大模型加持

  重构内容生产链条


  “人工智能让每一个人拥有更多技能的梦想变成了一种可能。”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认为,AI抹平了知识差异,人们未来的差别主要是人机共生能力的差异。AIGC具备一定的组合创新能力,增加视觉理解,将会重构内容生产链条。境由心生,个性化自适应内容进化是AIGC视频的终极方向。未来,AIGC视频、慢直播视频、低空视频、交互视频、空间视频等是网络视听产业中大有发展空间的领域。

  阿里大文娱首席技术官郑勇认为,AIGC在影视领域落地突破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需要艺术家与科学家携手探索、深度合作。借助AI技术,阿里大文娱在虚拟拍摄、数字人、超高清视听体验等领域取得了不少突破,今年6月还发布了首个影视剧服饰造型设计AI垂类大模型——神力霓裳。用户使用它,2分钟便能获得人物造型图片。在虚拟拍摄方面,阿里大文娱以自研算法加持,解决了实景拍摄制作周期长、可控性弱的问题。《清明上河图密码》应用虚拟拍摄技术,相比传统拍摄效率提升了40%。

  “今年6月,我们发布了‘可灵’视频生成大模型。”快手大模型产运负责人李杨介绍说,文生视频、图生视频、视频编辑等“可灵AI”的核心能力开启了视频内容制作的新模式、新业态。由于“可灵”强大的生成能力与概念组合能力,在科幻场景下可以生成不少具有想象力的创新性画面。将来,快手将会在不断优化基座模型效果的同时,降低“可灵AI”的使用门槛和创作门槛,使AIGC创作者、机构和企业在应用时更高效、便捷。

  “未来,媒体可以通过技术服务文化传播、社会服务、文旅、体育等更多未来场景,在大模型的加持下探索新的业务形态。”百度智能云媒体业务部总经理叶航晖分析道,通过技术生产力可以更好地促进内容生产和消费,将文化产业与实体产业紧密结合。大模型时代,百度希望能够通过文心大模型能力与更多应用相结合,在做内容侧供给的同时促进内容消费,让传媒行业真正面向技术驱动的未来。


  跨领域创作

  打破原有专业界限


  艺术与科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创新力。“AI工具的出现给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院长马赛认为,AI工具在提升创作者效率的同时,也打破了原有的专业界限。

  “我们用了21天的时间打造出了第一部全流程AI微短剧《中国神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内容运营一部副主任、《中国神话》制片人杨娜介绍说,《中国神话》用AI呈现中国上古玄幻题材故事,在节省创作时间的同时,通过文生文、文生图、文生视频、文生音频等AI全流程创作核心形式,完美诠释了神话和科幻的色彩。

  近两年,在AIGC的加持下,大投入的科幻题材在视听领域也涌现出来。《三星堆·未来启示录》是博纳第一部用AI制作的微短剧。博纳影业集团影视制作副总经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制片人曲吉小江介绍说,“此剧虽然是用AI制作,但第一季上线后网友更加关心内容,把这部微短剧当成了大电影的前奏曲。”她认为,技术赋能内容,为视听内容创作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可迅速实现不少IP储备的构想。

  “AIGC除可以支撑大制作外,对独立团队而言也可以用可控的成本呈现自己的创意。”AI TALK创始人、汗青工作室主理人赵汗青表示,汗青工作室在创作“庄子VS亚里士多德”“薛兆丰VS亚当·斯密”等跨越时空对话的内容时,希望用AIGC的方式制作富有想象力的高质量“对谈节目”内容,填补此类内容市场的空缺。

  AIGC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内容制作方式,也改变了创作团队的人员构成。据赵汗青介绍,AI TALK是一个综合的跨领域团队,研发人员占半数,很多内容创作依靠AI完成。

  借助AIGC,非专业人士可快速地进入视听领域进行专业创作。“虽是综合性大学,但越来越多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毕业后进入视听领域。”马赛认为,未来影视行业发展,应注重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通过这些交叉型、复合型人才可以更好地开创新的媒介呈现内容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