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借助技术赋能 提升媒体新质生产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10
在2024年中国报业创新发展案例展上,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潮新闻《读端》栏目吸引参会人员目光。本报记者 尹琨 摄
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传媒领域不断催生各类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深刻改变着新闻创作生产和传播消费方式。怎样重塑媒体形态、舆论生态?怎样运用新技术服务用户?怎样推进媒体新质生产力快速提升?9月2日下午,在第三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第二分组讨论中,与会嘉宾围绕“技术赋能生产力发展推动全媒体传播”主题,展开了深度交流与对话。
搭建融媒平台
推动全媒变革
以技术赋能生产变革,推动全媒体变革,从而加快培育壮大党报集团的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深融共生平台建设,加快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是报业深化改革的紧要课题。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构建媒体深度融合从表层穿透到底层的系统性、立体化架构布局,形成契合浙江发展、独具浙江特色的三维复合探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童杰介绍说,集团在传播产品层面,聚力建设互联网传播主力舰,集中资源打造省级重大新闻传播平台“潮新闻”;在技术驱动层面,打造自主可控的传播引擎,牵头建设“传播大脑”,并在全省层面推动浙报集团主导的“天目云”和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的“新蓝云”二云合一,形成全新的“天目蓝云”;在区域生态层面,积极构建省、市、县一体化传播体系,形成“一张网”。通过整合各类媒体资源,他们打破传统媒介壁垒,形成跨平台、跨终端、跨形态的一体化传播体系。
2023年,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经过充分调研,提出建设北京日报超级客户端的想法。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曹斌介绍说,北京日报超级客户端聚合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报、网、端、微、屏所有内容,一端多报,利用原生的优势、运用新技术,实现了客户端多版本页面多种模式自由切换。“在超级客户端里,子品牌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有机的整合。”曹斌介绍,在超级客户端里,“我的客户端”是一大亮点。“在这里,用户就是主编,可自行定义频道、栏目、专题,也可以关注喜欢的记者,想获得什么样的资讯服务自己说了算,订阅的内容模块可以自由拖放摆布。”
江西日报社以技术赋能平台变革,加快构建自主可控、高效协同的融媒平台。江西日报社社长、江西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黄万林重点提到,他们以技术赋能生产变革,创新构建“江西日报社智媒体生产体系”,全面打通《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等“九报九刊”传统媒体,让生产要素更加集约;组建AIGC等技术研发工作室,加快探索运用虚拟数字人、生成式人工智能、AI大模型等技术,让生产方式更加智能,推动内容生产提质增效;引入智能巡检系统,依托自然语言处理、机器深度学习、智能语义识别等技术,训练AI海量学习敏感词、敏感人物、敏感图片标识,让生产全程更加安全。
面对传媒领域的一系列变革,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选择了打造自主可控平台型智媒。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经理兼顶端新闻董事长、大河网络传媒集团董事长关国锋认为:“平台型自主可控是我们可以做大做强的唯一选择,智媒是我们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关键要素。”关国锋说,去年,在技术自研的基础上,顶端新闻客户端创新推出了“一端百面”工程。该工程是一站式智媒孵化、运营、管理平台,可为省、市、县三级主流官方媒体生成客户端、频道等智媒产品,推动了省、市、县三级官方媒体从相对松散的“联动”“联盟”形态,向真正的互联互通形态迈进。
技术迭代升级
推动人工智能更多应用
技术不断升级,主流媒体紧跟新技术浪潮不断迭代自有平台,将人工智能运用其中,让主流媒体逐渐变身为“智媒体”。
湖北日报客户端建成“年更百万”区域超级传播平台,是得益于持续优化、不断做强平台技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张晓峰介绍,近年来,他们10余次对湖北日报客户端、极目新闻客户端进行迭代升级,并对两端与媒体融合业务平台一体化建设提出要求,进一步畅通报纸和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流程。他们在内容生产多个环节引入AIGC,利用AI相关能力多模态生成文本、图像和音视频;建设了统一视频媒资库,作为视频数据中台,提供视频业务采集汇聚、智能引擎、检索共享等服务。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则通过自建核心技术团队、自研拳头技术产品、自创特色技术品牌,将智媒技术作为驱动自身发展的强劲引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四川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鹏介绍,今年2月,他们集团发布了技术新品牌“四川智媒云”,将“川观四川云”“封面智媒云”“期刊融媒云”三大云平台“三云合一”,以技术侧深度融合为报业改革创新提供持续动力。
“先进技术如何赋能全媒体传播?我们始终坚持一点:受众话事、实用为先。”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社)编委、羊城派客户端副总编辑蒋铮表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实施“技术一体化融合”,连接生产和发布,连接内容和渠道,连接渠道与用户,一切以受众认可为目标。过去的一年,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积极探索在采、编、发全流程强化AI赋能,并率先实现了对图文稿件和报纸大样的AI智能审校。他们还与腾讯混元大模型共同建立了AI融媒体实验室,AI写稿、文生图、文生视频已广泛运用于采编的日常生产,AI精品内容也不断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涌现。
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执行总编辑王兴义以今年上线的快手“可灵”视频生成大模型为例,分享了AIGC嵌入生产的实践经验和诸多优势。他认为,在融合发展的媒体生态中,AI技术所展现的生产力不仅是技术进步的象征,更是解决众多内容创作挑战的有效手段。“可灵”以AI为核心,采用类Sora的技术路线并结合多项自研创新技术,带来了更多元的AI创作与互动体验。
掌握先进技术
助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也推动国际传播格局和国际话语场的深刻调整,为主流媒体占据国际传播制高点、构筑国际话语新优势提供了新的契机。
四川国际传播中心于2021年9月启动建设,2022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后续合并《看四川》《一带一路报道》等外宣杂志及海外媒体矩阵,同时整合川观新闻、封面新闻、藏地阳光全媒体等川报集团优势媒体资源,使国际传播的政策资源、平台资源、外宣资源与各单位的媒介资源、地方资源、垂类资源形成有效互补。李鹏介绍,中心已经建设了“灵感中国Inspiration”国际传播旗舰级视频平台和“熊猫指南Panda Guide”外籍人士一站式资讯服务平台。目前,四川国际传播中心覆盖海外用户超过2000万,海外传播量破50亿。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以羊城派客户端为核心,在国际传播领域,以“1+1+2+N”传播链(即一个自有平台“云上岭南”国际网站,一个高端智库,两个传播矩阵,N个外宣传播品牌)、“云上岭南”国际传播融平台,构建起高效传播的国际传播体系,国外总覆盖用户1.95亿。
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大家看到了更多在新媒体技术参与、制作下的采编内容。体坛传媒集团副总经理、《体坛周报》总编辑骆明认为:“刀光剑影之后,真正让中国运动员‘出圈’的是场外的细节。”骆明举例说,夺得女子平衡木冠军的周雅琴,在与银牌、铜牌获奖者一起领奖时,看到她们在咬奖牌之后,周雅琴也咬了金牌,这一细节被记者拍摄了下来,又通过AIGC的技术做成了动图、漫画,并迅速在全球走红。“以这样的形式,把中国运动员可爱、有趣、鲜活的形象传播到全球,这是一种变化。通过新技术的自动转化,大大节约了人力,使传播更加方便。”骆明表示。
“当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可以提升国际传播内容生产效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国际传播多元文化适应。”中国日报社技术中心负责人甘永清表示,媒体机构要培养一个规模庞大、了解全球文化的团队非常难。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语言、文化方面能提供非常好的支撑,对内容生产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中国日报社积极构建国际传播领域专用大模型,开发多形态国际传播应用,以提高国际传播生产和传播效能。”甘永清介绍说,针对西方大模型带有意识形态偏见的现状,他们正在训练自己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学习“中国话”,让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传递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强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