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歌》:

致敬每一位平凡英雄

作者:本报记者 杨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04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午阳光、爱奇艺出品,改编自纪静蓉小说《我不是废柴》,并由纪静蓉任编剧,简川訸执导,侯鸿亮任制片人,殷桃、王骁领衔主演的都市话题剧《凡人歌》于8月31日起在CCTV-8黄金档、爱奇艺、腾讯视频热播。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可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惆怅。“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各种困难,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都在尽力用自己微小的能力,慌慌张张、跌跌撞撞前行,为家人、为自己咬紧牙关去克服这些困难。在这个意义上,每个平凡的人都是自己的英雄。”纪静蓉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想用这部剧来为凡人立传,记录下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图景。”

  这一次没有“逆袭”

  《凡人歌》围绕三对在北京生活的夫妻、情侣的生活变局展开:全职主妇沈琳在丈夫那伟遭遇事业危机后决定重返职场,可惜屡屡碰壁;沈琳的弟弟——沈磊安于现状,与妻子谢美蓝因生活步调不一致而渐行渐远;那伟的弟弟——那隽被大厂齿轮裹挟前进,疯狂内卷令女友李晓悦难以理解。

  “困境来临——直面压力——度过危机”是都市剧的常用脉络,而《凡人歌》的不同之处在于,对“直面”的深刻描摹以及对“度过”的全新解读。正如纪静蓉所言,剧中人面对生活的逐渐崩溃、极速下坠,他们四肢并用、狼狈不堪,最终虽然“止跌”了,但是并没有“逆袭”。“很多故事的最终设定可能是‘触底回弹’、再回光鲜,而这部剧中的人物则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可能再也回不到曾经的富足,但生活有了别样光明。”

  “两难”同样值得探讨

  作为一部都市话题剧,价值观的碰撞是必不可少的看点。在《凡人歌》中,纪静蓉也尝试探讨一些社会议题: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一个人应该极力追求事业的辉煌,还是追求心灵的平静?追求心灵平静者,当生活的风雨袭来时,他们能为自己和家人遮风挡雨吗?追求事业成功者,当事业溃败时,他们的精神该何处安放?

  “不论何时,‘何为人的价值’的终极讨论都有意义,这一思考也永不过时。”在纪静蓉看来,人应该善于发现自己的才能,基于此去构建属于自己的平静喜乐的生活,而不该陷在扁平单一的价值观里。不但让自己焦虑万分,也让整个社会氛围浮躁功利。

  剧中诸多人物寄托了她的思考:李晓悦用微薄的薪资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参加汉服社、当驴友、看话剧、玩“剧本杀”;沈磊收入不高却自得其乐,下班就健身,买菜做饭,拿残缺了一角的瓷碗种多肉植物。相形之下,那隽和谢美蓝是极力追求成功的名校精英,目光坚定,目的性强。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难免痛苦焦灼,那隽超负荷地在大厂拼搏,得了惊恐症濒临过劳死;谢美蓝与沈磊因价值观不同,他们的婚姻渐行渐远。

  “这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复杂性,沈磊、李晓悦固然怡然自得,但抗风险能力差;那隽、谢美蓝折磨自己精神和体能,却给了家人更好的经济保障。”纪静蓉表示,非黑即白的价值观不具备可探讨性,两难才最引人思考。“这两种价值观最后在沈琳、那伟这一对主线人物身上得到了统一:我们要为家人打拼,不一定非要让自己独自紧绷,可以一起相携向前,迎接生活的阳光和风雨。”

  现实话题不虚美

  虽然以家庭为叙事空间,但是《凡人歌》集中讲述了职场打工人的故事。面对职场竞争,应该选择内卷还是躺平?“996”“007”的加班文化,本质是积极进取还是残酷剥削?曾经的全职妈妈、已入不惑之年的中年人,是只能被动接受“优化”还是可以重新出发?多个社会话题都在《凡人歌》中得以呈现,并佐以丰富的细节描写和现实还原。比如,大厂精英那隽由于高强度工作得了惊恐症,在计时厕所里倒下。“在厕所安装计时器”这一设定,正是部分职场“没完没了的PUA”“永远做不完的KPI”的一隅写照。

  对职场环境的真实还原和描摹,也与纪静蓉自身的经历有关。她曾经当过文娱记者,做过公关营销,后来自主创业开办了工作室。这些工作经历为她创作剧中的职场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是扎扎实实上过班、通过勤的人,知道挤地铁、做方案、无穷尽开会加班、无法满足KPI考核时焦灼无助的滋味。我也非常能理解剧中那伟辞职后与李晓悦开工作室的心情,既兴奋,又忐忑,接不到单时的焦虑,接到单后收不到尾款的愤怒与担忧,我全部经历过。”

  在反思社会万象的同时,该剧也没有渲染焦虑,而是将这些值得正视的现实话题以喜剧语境和温情口吻轻松呈现,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引发共鸣、启迪思考。“我试图使这部剧最大限度地贴近现实生活,不虚美,同时能带来温暖和希望。”纪静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