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探索舞台剧:
深挖地域特色 拓宽文化创新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04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浪潮中,传统广电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重新塑造了观众的观赏习惯。一方面,传统广电的市场份额正逐渐被网络视听平台和社交媒体占据,观众的注意力分散,导致地方广电的收视率和影响力下降。另一方面,媒体深度融合也为地方广电提供了创新的契机。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同时拥抱创新,寻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是摆在每一位广电人面前的现实问题。
通过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地方广电完全具备开拓新的传播渠道,扩大内容影响力,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能力。由青岛市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青岛台)、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岛市委党史研究院联合出品的舞台剧——“舞台上的党课《刘谦初》”(以下简称《刘谦初》),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且取得实效的。
一次成功实践
《刘谦初》以刘谦初的革命事迹为蓝本,结合原创舞蹈、歌曲、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生动展现了刘谦初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形象和崇高精神。其创作背景根植于深厚的红色文化土壤之中,青岛台作为主要出品方之一,凸显了地方广电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方面的社会责任,更彰显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文化导向。
该剧不仅是对刘谦初革命事迹的再现,更是对那一段波澜壮阔历史的致敬。它以舞台艺术的形式,让观众特别是年青一代了解了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感悟了革命精神的伟大,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传承和发扬着红色文化。可以看到,它不仅仅是一部舞台作品,更是一次艺术与技术、历史与现代的深度对话。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结合,以及科技手段在舞台艺术中的巧妙运用。
在内容上,《刘谦初》在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采用了视频影像作为舞台背景,通过珍贵影像、老照片等历史资料,真实还原了济南老火车站、青岛大康纺纱厂等城市地标,影像中偶尔驶过的车辆、马路上的行人等,都强化了历史的年代感和纵深感,让现场和视频观众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氛围和地域特色,增强了当地观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现在美好生活的幸福感。
在形式上,《刘谦初》突破了传统舞台剧的局限,青岛台采用了多屏联动等现代技术手段,在舞台剧演出过程中,将舞台画面、观众反应、幕后花絮等视角同时呈现给观众,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观赏性。在直播过程中,观众可以实时观看演出;在点播模式下,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观看节目,提高了节目的灵活性和可看性。
此外,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青岛台利用VR、AR等现代科技手段,为舞台剧增加了互动体验环节。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视屏幕参与到舞台剧中,与角色互动,提高了节目的参与度和趣味性。同时,也帮助演员更好地融入角色,增强了剧情的代入感和感染力。
可以看到,剧情与艺术的融合是舞台剧成功的关键。现代元素的融入为传统舞台剧带来了新的生机,地方广电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引入现代艺术理念和技术手段,如现代舞、电子音乐等,使演出更具现代感和创新性。通过这样的艺术表现和创新尝试,地方广电不仅为观众提供了高质量的文化享受,也使文化产品更具传播力和影响力,实现了文化创新的深远意义。
一番深入思考
这部舞台剧的创作和演出、播出,也是对地方广电自身功能的一次深刻反思和发展。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个内容创新的范例,更是地方广电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实现文化创新的有益尝试。其中,深入挖掘本地资源是地方广电文化创新的根本。地方广电应当研究和整理当地的历史文化,将其融入到电视节目或线下舞台剧中,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例如,制作关于当地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纪录片,或者开发反映本土文化的线下剧目等,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文化魅力。
通过《刘谦初》的探索,青岛台在文化创新方面的路径也愈发清晰。首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文化创新的基石。地方广电应当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深入挖掘和宣传较具优势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其次,业态融合与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关键。地方广电不应局限于传统播出平台,而应积极拥抱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实现内容的多渠道传播。并且,与文化产业其他领域的合作也是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正如《刘谦初》就是青岛台和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岛市委党史研究院的共同作品。通过与文化产业的其他机构进行合作,地方广电可以共同开发文化创新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这些策略,地方广电可以有效地推动文化创新,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再次,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文化创新至关重要。为此,地方广电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团队建设,可以提升节目的创作水平和演出质量,将广电人才转变为艺术融合类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发展和文化创新,进而推动文化创新的持续发展。在此次推出《刘谦初》的过程中,青岛台的很多人才都得到了锻炼,展现出了更多元的能力。
最后,文化服务的创新亦不可忽视。地方广电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观众喜好,不断创新文化服务模式,提供更多互动性强、体验感好的文化服务。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地方广电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文化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段全新征程
《刘谦初》的每一次上演与播出,都成为一次深刻的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恰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该剧也将再次登上电视台及新媒体平台,持续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增强人们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记忆和尊重。特别是对于年轻观众而言,《刘谦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教育意义,成为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这种深刻的教育作用,对于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剧不仅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也为地方广电的文化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为地方广电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还带动了刘谦初红色文化园区的旅游参观,相关的文化产品和衍生品也受到了观众的喜爱。这表明,优秀的文化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能够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这一过程中,青岛台也再一次感受到,只有坚持创新,才能使地方广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刘谦初》的创作、演出、播出等实践,塑造了精品化的舞台剧品牌,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IP,实现了文化创新与品牌塑造的有机结合。展望未来,地方广电在文化创新的道路上依然将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内容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地方广电可以通过文化创新满足这一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为地方广电提供了与观众直接互动的平台,如官方网站、移动应用等,有助于拓宽传播渠道。另一方面,部分地方广电节目形式单一、内容不丰富,难以吸引年轻观众。文化创新需要不断推出新颖、有吸引力的内容产品,这对地方广电台的内容创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提升内容质量和创新性的同时,地方广电还需要有效控制成本,避免资源浪费。如何在技术投入和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重要问题。
从文化活动的类型、艺术形式与技术的融合,到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使命,地方广电仍需要以更加开放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为观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单位:青岛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