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期档电影票房突破112亿元——

刷新多项纪录 打开成长空间

作者:本报记者 李雪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28


  2024年暑期档,《抓娃娃》《默杀》《云边有个小卖部》3部电影占据了票房榜单前3位。


  随着2024年暑期档进入尾声,中国电影市场也再次接受了市场的检验。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显示,截至8月27日11时04分,2024年暑期档(6月—8月)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112.4亿元。

  与往年相比,今年暑期档的电影类型格外多元化,从喜剧、动作、犯罪到爱情,每一个题材都有代表性的作品出现,让每个走进电影院的观众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


  电影类型丰富满足观众偏好


  如果说总票房是电影市场繁荣的宏观表现,那么票房排行榜名列前茅的电影则是这一繁荣景象的微观缩影。2024年暑期档,《抓娃娃》《默杀》《云边有个小卖部》《异形:夺命舰》《死侍与金刚狼》这5部电影票房占据了榜单前5位。

  其中,《抓娃娃》作为一部温馨的家庭喜剧,以其贴近生活、幽默感人的剧情捕获了广大观众的心,尤其是在四线城市,票房占比超过20%。而《默杀》则凭借其紧张刺激的犯罪剧情和深刻的社会反思,吸引了大量的一线城市观众。《云边有个小卖部》以其诗意浪漫的剧情和对青春的缅怀,赢得了年轻观众的青睐,特别是24岁以下的年轻观众占比超过一半。科幻动作片《异形:夺命舰》和超级英雄大片《死侍与金刚狼》则分别凭借其震撼的视觉效果和粉丝基础,在票房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两部电影不仅在一线城市有着出色的表现,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观影热潮。

  今年暑期档,影片供给在数量上十分充足,并且题材类型也更多元化。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8月17日,今年暑期档已有140部影片上映或定档,已经与去年暑期档最终上映的140部持平,包括剧情片50部,动画片26部,纪录片10部,喜剧片、动作片、犯罪片、爱情片均超过5部。

  “喜剧片以其独特的魅力,斩获了近50亿元的票房,成为今年暑期档的一匹黑马。这也是2018年暑期档以来,喜剧片于单一档期内取得的最高票房。相比之下,2023年暑期档喜剧片的27亿元票房显得些许黯淡。这背后,不仅仅是电影本身的吸引力,更是行业对市场趋势洞察的准确判断。”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说道,延续《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等喜剧片的出色表现,目前国产真人喜剧片已包揽2024年总票房前4名。

  值得一提的是,动画电影和纪录电影作为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票房上不及大制作的商业片,但他们提供了更多元的文化选择,丰富了观众的观影体验。这也体现了电影制作人对市场细分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


  年轻观众回流彰显市场活力


  观众是电影市场的直接消费者,他们的行为和偏好对电影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近年来,24岁及以下的年轻观众占比一直呈下滑趋势,但今年暑期档这一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8月17日,这一年轻群体的占比止跌回暖,达到了22.2%,小幅高于去年暑期档的21.1%,这一改变预示着年轻观众正在回流,这对于电影市场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年轻观众对电影题材的选择往往更倾向于新颖和潮流,他们对剧情片和科幻片等类型有着极高的热情。陈晋介绍,剧情片《云边有个小卖部》深受年轻观众喜爱,其24岁及以下观众占比高达50.3%,这也是截至目前,2024年票房破亿影片中,年轻观众占比最高的影片。年轻观众的回流,不仅为电影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推动了这些类型电影的票房提升。

  此外,40岁以上观众占比达17.2%,明显高于去年暑期档的15.9%,也延续了连续多年的增长势头。这一数据的增长可能与家庭观影需求的增加有关,这类观众群体通常更倾向于选择有深度的影片,从而或将推动相关类型电影的发展。总体来看,观众构成的变化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对电影内容的创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对观众构成的分析中,2024年暑期档,女性观众和中频观众(观影量2—6次/年)的表现尤为突出。“女性观众一直以来都是电影市场的重要力量,而今年暑期档她们的影响力更是凸显,占比接近六成。尤其是《抓娃娃》《默杀》《云边有个小卖部》这几部电影的女性观众占比都超过了61%。”陈晋说道。不难发现,这些电影都以情感为核心,深度描绘人物关系,触及到了女性观众的情感共鸣。而中频观众占比的增长,表明大家的消费习惯正在逐步培养,观众对电影内容的品质要求也在提升。中频观众的选择往往更为理性和挑剔,对电影的口碑有着直接的影响。

  未来,电影制作人和发行方需要更加关注这些核心观众群体的需求,以确保电影作品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城市票房各异映射区域发展


  城市是电影市场的重要“战场”,不同城市级别的票房表现能反映出区域发展的差异。2024年暑期档,一线城市和四线城市的票房占比均出现了小幅上涨。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一线城市票房占比为17.7%,相较去年同期的17.2%有一定增幅。这一增长说明一线城市的观众对电影的消费能力依然强劲,对高质量影片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一方面,《异人之下》《从21世纪安全撤离》《逆行人生》等在一线城市表现出色,票房占比均超过20%,显示了国产电影在一线城市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云边有个小卖部》《默杀》《白蛇:浮生》《抓娃娃》在四线城市表现更为突出,表明小城市的观众对电影的热情同样高涨,这对于电影的普及和下沉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陈晋看来,今年暑期档,华北、东北地区表现突出,天津、合肥、青岛、沈阳、济南等北方城市票房排名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这可能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加速、居民消费能力提升有关。同时,西南、华南地区票房占比则相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这可能与这些地区观众对影片选择更为挑剔有关。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电影市场的放映规模在今年暑期档达到了新的高度。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18时,2024年暑期档已放映近3700万场电影,同比增长10%,这一数字刷新了历年暑期档的纪录。同时,营业影院数量也达到了12532家,同比增长5%,同样创造了暑期档的新纪录。

  这一增长的背后,是中国电影市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影院数量的稳步增加,也是电影行业对于观众需求不断增长的积极响应。更多的银幕意味着更多的观众可以选择在更加便利的时间和地点观看电影,这无疑提高了电影的普及性和观赏性。

  除了放映场次和影院数量的增加,今年暑期档的平均票价也保持了稳定,为41.0元,仅比去年同期的40.9元小幅提高了0.1元。可见,在电影类型多元化和影片质量不断提高的双重影响下,观众对于高质量电影的支付意愿依然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