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力量助中非交流更进一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君成 通讯员 安伟贞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28

  第六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暨中非智库高端对话于8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为中非之间的文化传播、媒体合作再次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推动着中国声音在非洲的广泛传播,巩固中非友谊,共绘中非合作新画卷。

  在中非媒体合作的过程中,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以下简称北京局)以“北京大视听”品牌为牵引,创作传播了一批视听佳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国际影响,在促进中非民心相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展画卷 以视听佳作连四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党和国家长期以来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快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关键举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近年来,北京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全球视野、国家站位、首善标准,国际视听传播能力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和突出成绩。

  2022年,北京局出台了全国首个省级视听国际传播专项政策《关于加强和改进北京新视听国际传播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了国际传播效能。在对非走出去方面,北京局以视听作品为纽带,让非洲观众认识、了解真正的中国,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推动了中非双方的文化交流、合作与发展。

  好内容会跨越语言的隔阂。北京局以影视精品内容为抓手,推动着中非两地人民心灵相通,谱写了一曲跨越时空的友谊华章。自2014年以来,北京优秀影视剧海外展播季·非洲集中展播了多部反映北京和中国当代故事、传统文化的电视剧、动画片和纪录片,以及深受非洲观众喜爱的中国功夫题材和具有跨文化融合魅力的题材,成为北京与非洲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北京大视听”源源不断的精品内容成为其在非洲长盛不衰的关键,以2023年展播的15部作品为例,《外交风云》《我在北京等你》《正阳门下小女人》《什刹海》《以家人之名》《雪中悍刀行》《风起陇西》《京剧猫》《最北京》《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精品内容成为联系中非人民沟通和友谊的纽带。

  为助力非洲媒体提升内容采集能力、节目制作水准和传播影响力,北京市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开发应用、人员培养培训等方面给予非洲媒体必要帮助,强化数字和网络技术支持,为非洲的数字化普及作出积极贡献。

  扬华章 以译制精品传情谊

  影视内容译制如同一座桥梁,架起了中国与非洲人民之间的友谊通道。近年来,随着中非文化合作的不断加深,北京局鼓励以影视剧为抓手,进行非洲本地化语种译制与配音,并通过在非洲数字电视平台及互联网视频平台等综合平台播出中国优秀影视剧目,真正让非洲观众看得懂、听得懂中国故事。

  为了更好地促进优秀影视剧走出去,2020年中国(北京)影视译制基地挂牌成立。基地组织开展北京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走出去示范机构、译制基地的认定工作,确定优酷等8家示范机构和4家译制基地,推动中国影视剧译制配音数量稳步增长,为国家海外传播能力建设贡献了北京力量。基地所打造的中非影视交流精品库,为中非交流打开了更多窗口,把改革开放的中国、欣欣向荣的非洲,以及“真实亲诚”的中非关系传播得更广、更远、更响亮。

  此外,为了加强与非方的影视节目制作播出合作,北京局通过创作交流、合拍制作、联合推广,推出众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开创着中非影视交流合作新的“美好时代”。

  拓新途 以品牌IP促相融

  作为北京局推出的文艺精品创作机制,“北京大视听”品牌通过集中优势资源、优质力量、优秀人才形成步调一致的精品方阵,影响力扩至全球。通过这一机制,“北京大视听”品牌不仅拓展了文化交流的新途径,还为延续和深化中非情谊发挥了重要作用,将中国故事更广泛地传播到非洲大陆,推动了两地人民的相融相通。

  2023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之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传播重点项目、北京局重点扶持项目、“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精品项目——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抓住这一时间节点,讲述中国援外医疗队援助非洲桑纳的感人故事。

  依托“北京大视听”品牌,今年7月以来,《欢迎来到麦乐村》在肯尼亚公民电视台、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电视台、四达坦桑尼亚斯语频道ST Swahili多个非洲电视台播出。8月5日,《欢迎来到麦乐村》斯瓦希里语配音版在非洲Azam TV 开播,再度亮相非洲荧屏。该新媒体网站覆盖坦桑尼亚、肯尼亚、马拉维、乌干达、津巴布韦等多个非洲斯瓦希里语国家,让中国声音再次深入非洲大地,收到了不错的当地反馈,也再次见证了“北京大视听”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