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在热爱中坚持 在编辑中成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26
“这本书做得很像畅销书。”简单的评价令我们乐开了花。河南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谦卑与伟大:泰戈尔传》,是一本由我国本土作家创作的全面展现近代享誉世界的诗人、亚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一生的传记作品。在泰戈尔访华100周年前夕新书面世,意义非凡。作为责任编辑,我有幸参与这样一个项目。两年多的时间,我们在热爱中坚持,在编辑中成熟。
初出茅庐 勇于尝试与实践
2021年11月,我收到老朋友、孟加拉语翻译家白开元的书稿《一代伟人——泰戈尔传》,彼时我从事传记图书编辑工作还不足一年。我首先对书稿做了全面、大致的了解,约45万字,图片近400帧,初步判断,内容完整、资料占有丰富。同时,调研同类书,我发现有几种泰戈尔传记,但以译著居多,本版书多为轻薄本“小书”。我隐隐感觉到这本书的出版具有补充市场空白的价值。在汇报后,有幸得到领导们的肯定,非常快地签下了这部书稿。
一审工作中,我发现书稿存在一个重要问题:资料性较强,但在主次分明、故事性叙述和逻辑性方面较弱。这主要体现在书稿结构与标题等的设置以及行文等方面。我意识到,需要和作者一起努力,弥补其作为译者在创作中的短板。
2022年第二季度,我为作者提供了两本参考的传记和已编辑完成的一章纸稿,以及从书稿整体结构到具体每一章如何修改的建议,还通过电子邮件与语音电话与作者多次沟通。白开元对年轻人很包容,且耐心、配合,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反馈了修改后的目录,补充了我建议的“主要人物”和“泰戈尔生平年表”等内容,也同意我删除关于泰戈尔前期、中期、后期文学创作及舞台艺术创作的4章内容,并在出版后将这4章内容以电子附件随书赠给读者的建议。关于调整框架、添加小标题、修改行文部分,白开元也尝试做了调整,但我们俩依然没能达成一致意见。考虑再三,我大胆建议:编辑动手改,作者负责把关。白开元表示同意。就这样,在沮丧后,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修改书稿的过程比较漫长,一章一章地,逐字逐句地,往返多次沟通,前后历经近半年,新《泰戈尔传》初稿诞生,被缩至36章,约25万字、100张图。这时,距离最早收到白开元的书稿已有一年时间。
不断研究 探索编辑艺术
从前期修改书稿开始,我就一直在思索如何做好产品定位与设计。我还有幸参加了传记类图书的交流会,从经典案例中获得了一些启发。
关于定位与书名。基于本书故事性强,且资料性丰富、有一定专业性的特点,我们将这本传记定位为具有一定专业性的普及类“大书”。读者定位为少年、普通成人,以及印度文学研究者、孟加拉语学习与研究者等。因此,编辑时,需注意对故事性叙述和专业内容呈现的平衡,考虑大众读者和专业读者需求的差异性。为进一步传达传主的精神特质,我们从传主名作《飞鸟集》中“我们最谦卑的时候,离伟大最近”取关键词“谦卑”“伟大”,命名为“谦卑与伟大:泰戈尔传”。
关于产品特色与附加值,我们首先以电子附件赠送泰戈尔文学创作等内容,又将作者的另一本学术价值高、首次发表的书稿《〈飞鸟集〉赏析》作为本传记的赠品赠送给读者,还通过印制工艺的设计,邀请读者互动,用腰封制作书签,以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关于书籍设计,主要从核心内容与传主的精神特质出发。泰戈尔与中国的交往是重中之重,因此,设计插图时,先将这部分图片放在书稿最前面。想到泰戈尔,他是热情、乐观、博大、沉稳、厚重、谦卑的。经多个平台,我们找寻到一张适合做封面的泰戈尔脸部特写照片:他正微微低着头,专注于思考,白须飘逸;从特写照中提取偏棕、褐的专色设计插图,传达泰戈尔的稳重、深刻;选择视觉冲击力强的亮橙色设计封面书名,字体上尤其突出“泰戈尔”,与封面其他部分形成鲜明对比,也传达了泰戈尔的热烈与阳光。
精诚所至 致敬文学巨匠
外审更好保障书稿质量。我们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孟加拉语教授、泰戈尔文学研究专家曾琼作为外审,着重对《泰戈尔传》中涉及孟加拉语翻译、南亚历史与文化等内容进行把关。
文案传达价值,更好与读者建立链接。从众多评语中,我们挑选了季羡林先生这句——“泰戈尔既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又是威猛怒目的金刚”,还站在读者的角度,表达心声:像泰戈尔一样,去微笑,去满足,去创造,在人生的旅途中成熟起来。
用精诚致敬文学巨匠。除国内多家媒体和高校平台外,《泰戈尔传》还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孟加拉语、印度语平台以外语形式发布新书公告,获得了来自专家、读者的诸多好评。外国专家桑达在孟加拉国媒体上报道新书《泰戈尔传》,称其为伟大的工程。
(作者单位:河南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