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媒唱响主旋律提升影响力的山西实践

作者:王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2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主流媒体在我国新闻舆论工作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反映群众呼声心声、凝聚社会共识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省级党报担负着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的时代使命。近年来,山西日报社坚持拥抱技术变革、生产优质内容,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进行了一系列践行与探索。本文以《山西日报》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阐释党报在新闻传播与报道上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践行,以期对未来新闻工作进一步服务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和总目标任务提供借鉴和启示。

  专题注重意义建构,向高度要公信力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始终把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这也是新闻工作的指导方针。目前我们所处的舆论场纷繁复杂,党报的声音更应该是坚定的、有力的、响亮的。

  党报的高度,决定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在互联网时代,党报的作用不仅是传达信息,更多的是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解读政策、建构意义,拉近重大举措与人民之间的距离。《山西日报》以党和国家的政策为核心,进行专题策划,通过系列报道,展现出政治意识与大局意识。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牢记嘱托 山西答卷”为名的专题报道,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展示了山西全方位的变革与发展。系列报道通过具体的事件,体现了在大政方针政策指引下,山西各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与工作意义。在对于国家、省市重要的时刻、事件、问题上,山西日报社始终力争发出最具权威性、最具思想性的声音,推动读者关注并理解举措背后的价值。

  传播实施精品战略,向精度要传播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也是做好新闻工作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新闻作品应该反映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打造精品力作、进行有效传播的关键所在。

  《山西日报》已经走过75年的历程,在这75年中,一代又一代的新闻人撰写了一大批经典篇章铸就了报社的辉煌,其精品意识一直传承至今。进入新时代,《山西日报》始终对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就业工作等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话题保持高度关注。以“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乡村行·看振兴”为主题,《山西日报》刊发了数篇有关乡村建设的报道,展现出对农业发展的重视。此类报道均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描绘出生态、高效的乡村发展图景。同时,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广大的农民群众,报道内容围绕群众生活的根本问题来开展,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具有号召力的典型人物进行采访,以求能够使报道更深入人心,发挥引领作用。在当下,务工人员就业环境、就业质量备受社会关注,针对零工经济的兴起,《山西日报》也发表数篇报道倡导零工市场要做到有温度、有关怀以保障民生,并在理论版刊发《吸纳就业 改善民生——“关于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的调查》,从实证调查的角度揭示出零工市场的优势以及城市治理为居民的底层逻辑。

  评论创造价值共识,向深度要引导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一重要论断,也成为了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科学指南。

  党报的深度,体现为思想维度和引导力度。党媒所表达的观念与看法,往往代表着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山西日报》在这一过程中,搭建起属于自身的风格,创造高质量内容,提高具有公共价值内容的传播效力,以优质内容构建起价值共识,引导社会发展主流和前进方向。

  在每个重要节点上,《山西日报》坚持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在山西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结束后,围绕“全力以赴、不折不扣落实好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推出6篇重要言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主流舆论做大做强。除此以外,针对开展主题教育这一重大任务,《山西日报》围绕“持续用力推动我省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好第二批主题教育”也刊发了多篇评论,向读者揭示主题教育的深刻含义,努力发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凝聚人心的作用。

  报道聚焦地方特色,向厚度要影响力

  正面宣传为主,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它要求新闻报道要及时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符合时代精神的事迹,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主流,传播鼓舞人们前进的精神力量。这是根植于中国土壤,长期新闻实践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正面宣传为主”并不是只报道正面的内容,也不是不能报道负面的新闻,而是选择具有意义的正向内容,以求达到正面的效果。

  地方报道的厚度是指揭示的问题要深,要透过新闻事实看问题的症结,在症结背后继续找问题。山西作为能源大省,“绿色发展”始终是其转型的核心词,面对水土流失、空气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山西省坚持并决心走好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并且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此,《山西日报》给予了重点关注,刊发《逐绿而行 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厚植生态底色 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美丽山西》《绿水青山带笑颜》等一系列报道进行有力的宣传,在精准聚焦核心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的同时,从专业视角、社会视角、民生视角,深挖问题,找出对策。除此之外,针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山西日报》推出了“各市在行动”系列报道,体现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部署、新实践、新成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必要和紧迫。我们亟须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栏目,在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山西日报》携手《中国日报》联合推出《Discover Shanxi发现山西》(英文版),借助这一对外宣传平台,向全球读者介绍山西转型发展新成就,展现山西独特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山西好故事。党媒需要主动履行自身在党和国家形象传播方面的主体责任,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方式,着力提高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的文化感召力、话语说服力、舆论引导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舆论场的影响力,让中国声音更加响亮。

  (作者单位:山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