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碧湖街道推进“扫黄打非”工作走深走实
广泛参与 多点扎根 全面推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15
福建省漳州第二实验小学制作说唱《三句半》视频。福建省漳州市“扫黄打非”办公室 供图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碧湖街道是漳州商务写字楼宇聚集区,拥有万达、融信、九龙财富中心、碧湖城市广场等商务写字楼,总面积超30万平方米,入驻率达85%以上,并建成多个大型城市综合体、特色商圈,辖区内业态复杂多样。
“辖区把保障文化、意识形态安全作为首要工作,为居民安定生活、企业良性营商提供坚实基础。”碧湖街道党工委书记纪冠雄介绍,街道高度重视“扫黄打非”工作,在打通资源渠道、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宣传活动上下足了功夫,切实推进“扫黄打非”工作走深走实,入选2023年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名单。
健全组织机制
充分发挥群众力量
“街道是距离民众最近的地方。”纪冠雄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碧湖街道位于龙文区主城区,有14个社区,常住人口约6.5万,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利用优势,碧湖街道积极构建“1+1+N”管理模式,即由一个“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牵头,一支社区信息员队伍专职负责,“社区两委”、网格员、志愿者等N个力量参与的工作模式,确保将“扫黄打非”工作触角延伸到辖区的每个角落。
为发挥辖区内居民群众、党员干部、退役军人等人员群防群治作用,碧湖街道组建了14支“扫黄打非”志愿服务队伍,承担义务监督、巡查、举报职责,让群众成为“扫黄打非”工作的“千里眼”“顺风耳”。
在社区、学校、网吧等群众活动密集的地点,碧湖街道都建立起了联络点,并定期组织各个联络点的代表人员开会汇报、探讨“扫黄打非”工作。“只有让群众参与到这项工作里,才能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大众对‘扫黄打非’工作的认知。”碧湖街道工作人员说,社区志愿者进入楼栋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宣讲“扫黄打非”工作重要性,号召辖区居民和商户自觉抵制、远离各类非法出版物,不断扩大辖区“扫黄打非”工作覆盖面、增强认知度。同时,街道也邀请居民志愿者一起走进书店、网吧、电影院开展检查工作,对收到的举报线索进行实地联合检查,切实维护地区意识形态安全。
强化阵地融合
深入建设基层站点
依托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仁和社区居委会、锦绣碧湖T-ONE商业街、碧湖街道良辰网吧、文体培训机构一条街等民众活动区,碧湖街道打造服务功能齐全、互融一体的“扫黄打非”基层站点。
线下,碧湖街道办在各个社区、教堂、小学等地点精心布置“扫黄打非”文化墙、文明楼栋“扫黄打非”宣传栏等形式多样的宣传点位,社区的花圃里随处可见“扫除文化垃圾 护航青少年成长”“净化网络天空 弘扬网络文明”等标语,宣传氛围浓厚。
碧湖路除了有学校集群,还有约36家培训机构,称得上是“培训机构一条街”。街道在此通过展板、海报、LED屏等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活动。
碧湖街道采取“微传播”“趣传播”的形式,利用户外电子屏、沿街门店、电视等载体,滚动播放“扫黄打非”公益广告、警示教育宣传片,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同时,依托碧湖街道公共楼宇电梯视频投放平台,在街道商务楼宇大厅、商圈公共场所对相关政策、动态资讯、特色活动等进行展示,扩大“扫黄打非”工作影响力。
探索创新活动
关注青少年成长
碧湖街道结合全民阅读等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开展“扫黄打非”科普宣传。聚焦群众性主题教育等活动,在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行动100余场,通过剪纸、手抄报比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典型案例和版权知识,让群众从活动的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共同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
辖区内的闽南师范大学龙文附属小学是重要的宣传站点。该小学现有36个教学班,近1900名学生,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他们开展专项整治,净化校园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要确保,积极向上不动摇……”校园里,学生们说唱主题宣传歌曲《三句半》,画“护苗”主题海报,玩“护苗”主题游戏,以更加多样的形式参与到“护苗”行动中。
闽南师大龙文附小常态化开展“护苗”行动,通过国旗下讲话和主题班队课,教育学生文明上网、绿色阅读。全面打造书香校园,严格把关与选用图书馆的阅读书目,每学期进行全校性的读物排查,为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每学年开展法治教育讲座,提升学生对非法出版物与有害信息的防范意识,同时加大“绿书签行动”宣传力度,全力打造“护苗”品牌,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