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万秀区城南街道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打防结合 宣教并行 合力攻坚

作者:本报记者 赵新乐 通讯员 苏润凌 覃祚干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15

  “骑楼大妈”、“红袖章”志愿服务队到辖区书店开展“扫黄打非”巡查。

  广西梧州万秀区“扫黄打非”办公室 供图


  “大爷,这是‘扫黄打非’相关知识的宣传册,内容包括什么是‘扫黄打非’、我们该做什么、如何识别非法出版物等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拒绝盗版,远离文化垃圾,也要规劝身边的亲友特别是青少年不使用盗版制品以及做到文明上网。”佩戴红袖章的志愿者边发放宣传册边解释说。

  7月25日,借助社区“激扬青春拥军情,共筑国防强军梦”建军节主题活动契机,广西梧州万秀区城南街道在珠玑广场周边设点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活动。志愿者细致耐心的讲解,让居民进一步了解“扫黄打非”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工作内容,自觉抵制各类非法出版物和文化垃圾,让绿色健康的文明之风入耳入心。


  优化队伍建设 深化网格管理


  位于广西梧州市区东南部的万秀区城南街道,是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4A级旅游景区骑楼城就坐落其中。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梧州市万秀区城南街道党工委书记唐冬艳提到,辖区文化出版物市场繁荣,商贸旅游往来人员众多是街道较为鲜明的特色。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街道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街道负责文化、综治、执法等部门的干部及社区书记为成员的“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对阶段工作进行总结。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制定宣传教育制度、巡查报告制度和联防协作制度,使街道“扫黄打非”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在优化队伍建设上,街道、社区建立以党员、执法中队、志愿者等为骨干的巡查队伍,由街道、社区优秀干部带队,常态化对辖区书报刊市场、音像制品市场、电子出版物市场、娱乐市场进行巡查。积极主动地与文化、公安、教育等部门对接,各部门密切配合,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此外,街道深化网格管理,以“红色网格”党建为抓手,将辖区合理划分为41个网格,以“1+1+N”模式(1名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N支志愿服务队)建好网格队伍,将“扫黄打非”工作全面纳入网格化管理,实现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与平安建设工作联动联治。组建由特巡警、社区居民、热心商家、文艺团队等群体为骨干的“红色卫士”“红色居民”“红色商家”“红色公益宣传队”等4支骑楼城“红袖章”志愿服务队担任网格化服务管理人员,发挥“党建红”+“综治蓝”作用,把“扫黄打非”的工作职责融入日常综治网格化巡逻活动中。


  创新工作模式 保持严打态势


  “街道充分发挥‘骑楼大妈’街巷治安员作用,走在街巷充当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观察点、流动哨’,在广场、农贸集市等人口流量较大区域发放‘扫黄打非’宣传资料,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黄’与‘非’。”唐冬艳告诉记者,城南街道充分发挥4支骑楼城“红袖章”志愿服务队的“流动哨”作用,把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街道“扫黄打非”办公室,做到紧盯不放,露头就打。

  据了解,为营造良好的商圈安全环境,“骑楼大妈”成立了“社区警民联防群”,“红袖章”志愿服务队深入辖区报刊和音像制品等商铺巡查,通过网络在群里反馈社情动态,协助开展“扫黄打非”巡查工作,将“扫黄打非”工作体系延伸到辖区各个角落。街道组织辖区“红色商家”担任“红袖章”信息员,“骑楼大妈”与特巡警、“红袖章”信息员定期走访商家,不断拓展“扫黄打非”工作的覆盖面和参与面。

  此外,城南街道依托综治“天眼”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将“扫黄打非”与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对接,发挥视频监控和网格员动态收集信息作用,一旦发现商贩非法行为,及时联络执法队伍开展行动,确保“扫黄打非”工作无死角、无盲区。街道还不定期联合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区“扫黄打非”办公室、区公安分局、区科文体旅局、区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开展“扫黄打非”执法行动,始终保持“扫黄打非”高压态势。


  广泛宣传引导 融入百姓生活


  唐冬艳介绍,在大力营造良好氛围方面,城南街道在小区广场打造“扫黄打非”主题公园,在商业步行街、景区设置“扫黄打非”宣传角,全方位、立体式宣传营造“扫黄打非”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骑楼大讲堂、“红湾”主题阅读体验区、小区广场等文化设施推进“扫黄打非”工作,在全民阅读、全民普法、全民健身等公共文化服务中宣传“扫黄打非”工作。

  据了解,街道常态化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举报范围、举报标准及咨询电话等内容,提高“扫黄打非”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普及率、知晓率,切实增强广大居民的防范意识和法治意识。街道利用LED显示屏、微信群平台、舞台演出、海报展板、分发“扫黄打非”宣传资料等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商户,实现“扫黄打非”工作与综治网格化深度融合,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扫黄打非”工作的知晓率。

  不仅如此,街道还充分发挥“骑楼大妈”自身文艺特长优势,依托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骑楼大讲堂等宣传阵地,组建社区爱心艺术团,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活动,通过表演快板、粤曲等节目,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广泛宣传“扫黄打非”政策知识,向群众宣传“扫黄打非”工作的重要性。

  在深入开展“护苗”行动,延伸宣传“触角”上,城南街道以“七个一”,即“打造一个琅琅的读书校园、举办一场美文诗歌诵读活动、开展一次书签制作活动、开展一次手抄报或书籍推荐绘画图活动、举办一次征文活动、召开一场读书交流会、进行一次‘悦读节’板报评比”,增强师生识别非法出版物和有害信息的能力,倡导同学们珍惜学校创设的绿色读书环境,抵制盗版读物,自觉远离非法有害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游戏软件、“口袋书”等文化垃圾,发现问题及时举报,争做“扫黄打非”的宣传员、示范员。

  今年,街道联合辖区中山小学、大东小学、五坊路小学、培正小学等学校开展“绿书签行动”“护苗2024”“扫黄打非·护苗”行动之“快乐读书 健康成长”主题讲座等专题活动180余场。

  唐冬艳说,万秀区城南街道将“扫黄打非”工作与街道综合治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相结合,组建“天眼网格”和“地巡网格”,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打防并举,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协同作战、合力攻坚的“扫黄打非”工作格局,为打通基层“扫黄打非”工作“最后一公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