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编辑的遗憾与快乐

作者:岳洪治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15

岳洪治像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了30多年的编辑,如果让我对编辑的工作下个定义的话,我觉得,一个编辑就是架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座桥,编辑的工作就是为读者服务。然而,这个服务却不是一种稀松平常的服务,而是肩负着历史责任、文化责任和社会责任这种神圣使命的服务。自从40多年前进入人民文学出版社,成为一名编辑那天起,承蒙诸前辈的身教与言教,使我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一个编辑的文化责任与义务,坚持不懈,勤奋钻研,努力出版精品书,为繁荣学术和民族文化、传承文化薪火,略尽了绵薄之力。而今虽已退休多年,仍坚持每天读书、写一点小文,继续行进在为读者服务的大路上。

  然而,做编辑也好,写小文也罢,二者无论作为一种职业还是作为一种爱好,其中都有成功的欢乐与失败的烦恼。本文仅以诗人杨牧作品与笔者编的几种书的交集为例,说说每个编辑都会遇到的一种遗憾与快乐。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我读了杨牧的《我是青年》之后,立刻被诗中激越奔放的气势,表现出的充沛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深深地打动了——就像一捆木柴被一个火把点燃了一样。几番身心投入地朗读,使我很快就背熟了这首诗。由于对这首诗的喜爱,虽然与诗的作者素未谋面,却也有了一种亲近的感觉。因而,1993年,当我主编“名家爱情诗分类精品”丛书(包括《青吻—初恋的感觉》《沉醉—热恋的幻梦》《别泪—失恋的况味》《奇境—婚后的行旅》《灵泉—爱情的奥秘》等5种,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3月版)的时候,虽然因题材关系无法选入《我是青年》,却没忘记把杨牧写于1983年10月的一首爱情诗《嫁给他吧,满妹子》选入《灵泉—爱情的奥秘》卷中。

  两年后,我又承担了编撰“名家抒情诗精品大系”丛书(包括《如歌:瞬间的永恒》《如画:林下的轻歌》《如醉:窗前的独语》《如痴:恋人的心声》《如禅:哲人的冥想》等5种,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9月版)的工作。1995年的秋天,我给杨牧寄上一份约稿函和一封信,希望再次得到他的支持。然而,一晃过去了几个月,到1996年4月方才收到杨牧的复信,和随信寄来的几篇诗稿。信如下:


  岳洪治先生:

  您好!

  信收,谢谢信任。因前段生病,住院多月,今日才复信,很抱歉。

  遵嘱选了几首诗,不知可否。以前各种选本太多,选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尽量避开那些过于熟悉的篇什。

  请多指教。

  杨牧

  96.3.28


  我这才知道,原来是杨牧因病住了几个月的医院。遗憾的是,收到复信和诗稿的时候,丛书编辑工作已经结束,书稿就要送到工厂去印制了。我只好写信向杨牧说明原委,并表达歉意。工作全部结束后,我用挂号信退还了诗稿。虽然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但是,自己心里多少还是觉得有点对不住作者。

  或许是上苍要弥补我心中的遗憾吧。10年后,当我受命编撰一部散文与诗的合集的时候,我终于有机会把杨牧这首《我是青年》选入书中了。

  这部于2005年秋天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刘玉山直接点名,交由我编撰的诗与散文的合集为《诵读中国·大学卷》(现当代部分),系“诵读中国”丛书中的一种。这套丛书是中宣部“民族精神史诗出版工程”的子工程之一,丛书要求各卷诗文的编选,要贯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突出诵读特色,将适于朗诵的中华传世名篇介绍给广大青少年读者,以陶冶其情操,滋养其心灵,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是一套在中宣部指导下,由中国出版集团组织策划,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华书局联袂打造的爱国主义诗文诵读选本。丛书对“大学卷”的编撰要求是:诗文的选取,要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要注意到爱国主义情感的丰富性,要便于诵读。此外,为便于读者诵读和理解原作,还要求编选者为每篇作品编写一段精当而细致的诵读提示。

  杨牧是中国当代最喜爱的十大中青年诗人之一和新边塞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名篇《我是青年》,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意象,表现了青年人的坚定信念和朝气蓬勃的奋斗精神,道出了一代人的心声,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堪称当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因此,我毫不犹豫地把这首我喜爱的、曾获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作品奖的诗选入了《诵读中国·大学卷》(现当代部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我想,这首优秀的诗,是会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

  在该书第114至115页《我是青年》一诗的“链接”部分,我写了如下内容:


  [作者简介]杨牧,1944年出生,当代诗人,四川渠县人。抒情诗《我是青年》曾获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作品奖。著有诗集《复活的海》《绿色的星》《野玫瑰》《夕阳和我》,以及神话叙事长诗《塔格莱丽赛》、大型诗剧《在历史的法庭上》等。

  [作品背景]作品写于1980年的秋天。这一年的年初,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作了《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强调要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深圳市的蛇口工业区划为特区。诗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下了这首诗。他以一种历史的责任感,面对祖国发言,以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表现了与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的豁达胸怀、远大抱负。

  [诵读提示]诵读时要从容不迫,感情真挚、坦诚。语速、语调要显示出很强的自信。


  按照丛书的统一要求,我也为这首诗制作了一个“小贴士”,放在了该书第111页《我是青年》诗题右上角的位置上:

  “热血青年”这个词,属于本诗作者一类的年轻人。时代在前进,希望我们的“热血青年”也会愈来愈多。

  (作者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