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版权“六进”系列宣传服务:
不是“速成班”而是“持久战”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7-11
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农村……今年,已经是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直属版权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持续开展内蒙古自治区版权“六进”系列宣传服务活动的第六个年头。
在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任韩勇看来,版权保护与产业发展需要久久为功,“六进”活动也早已在近百场活动中成为韩勇和同事们的常态化工作之一。
既是“能力充电”,也是“知识加油”
“这次培训学习既是‘能力充电’,也是‘知识加油’,既加强了技能培训,也为我们坚定了信心,为推动全盟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迈上新台阶贡献自己的力量。”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版权“六进”系列宣传服务活动来到了锡林郭勒盟,以“授课+实操”形式对全盟相关单位承担软件正版化工作负责人进行培训,课后参加培训的学员们感慨道。
韩勇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通过专题培训和系统学习“扫黄打非”及版权领域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增强了全盟各有关部门对“扫黄打非”和版权工作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有效提升了全盟“扫黄打非”和版权保护工作从业人员的政治把关能力、综合协调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多年前,刚在区内进行版权保护宣传时,大家还没有明晰的版权观念,相关工作开展并不是很顺利。”韩勇回忆起刚刚开始“六进”活动时的情景颇有感触。当时,由于版权具有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要求,进行宣传和普及有一定难度,常常是宣讲人说得口干舌燥,“学员们”还是一知半解。韩勇和同事们心中也十分明白,版权想要真正保护好、用得好,不能是“速成班”,而是“持久战”。
版权兼具创新属性和文化属性,在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无论是发展创意产业,还是推进文化繁荣发展,都需要以版权保护为前提和保障。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涵盖了图书、音像、影视、设计、艺术等多个领域,为版权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面对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内蒙古的版权产业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版权产业的冲击也在逐渐加大。”韩勇告诉记者,在“六进”活动开展之初,他和同事们就坚定了一个信心——一定要让版权走进寻常百姓家,通过开展“六进”活动,帮助创作人、企业排忧解难,解答版权难题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能够有效促进版权保护和版权赋能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而且通过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可以解决影响版权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保护、引导和发挥好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大范围、高效率、低成本,展实效
谈及近年来“六进”版权宣传工作的特点,韩勇用大范围、高效率、低成本来形容。活动的开展,非常有效地宣传普及了版权知识;在校园、社区营造了尊重知识、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区氛围;提升了相关企业在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优化了营商环境;在管理服务侧,有力提升版权服务工作人员政治素养和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记者了解到,今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六进”活动依然覆盖了版权保护的多个重要领域,旨在通过一系列具体、有针对性的活动,深入了解和满足著作权人和相关企业的需求,促进企业与版权保护中心的精准对接,共同解决版权问题和困难。
“‘六进’活动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走好草原上的版权路。”韩勇表示,接下来,工作站计划进一步扩大版权知识培训与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提升作品登记的质量与水平,并逐步打通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全链条,进一步完善版权产业发展体系,促进自治区版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工作站还将密切关注企业需求和困难,积极调配各类版权服务资源,创新服务举措,优化服务供给,通过推动版权服务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精准对接,加强版权保护,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