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旅:新“搭子”双向赋能

作者:本报记者 齐雅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7-10


  《繁花》剧中至真园的原型苔圣园前,有不少游客拍照留念。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近年来,在电视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各类影视题材作品层出不穷、百花齐放,同时,涌现出一批影视推动文旅消费的典型案例,以“影视+文旅”的方略构建行业发展新格局,探索电视剧领域发展新蓝图。

  近日,在以“影像引领 文旅共融”为主题的第29届上海电视节开幕论坛上,电视剧主创代表、专家代表、文旅行业代表及平台代表,从文旅融合、影视IP赋能城市文化、文化创意开发、影视产业+等多个角度,共同探讨了新时代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以促进影视与文旅的双向奔赴。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今年年初,剧集《繁花》成为现象级作品。与此同时,“繁花热”从线上延伸到线下,黄河路成为网红打卡地,上海小吃“排骨年糕”重新走红,“宝总泡饭”“繁花套餐”层出不穷,“沪语热”延续至今。与此同时,《去有风的地方》带动云南大理古镇“出圈”;《长安十二时辰》让古都西安的主题街区真正做到了“梦回长安”;《我的阿勒泰》更是让新疆迎来了旅游旺季……近年来,“影视+文旅”成为一种令人关注的现象,在有了实景体验、产生文旅消费之后,影视作品的生命力更加旺盛,线下反哺线上的长尾效应更加显著。

  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傅斌星回忆起《去有风的地方》的创作过程时提到:“在《去有风的地方》开拍前,我们的编剧走访了全国很多城市,当时去云南一座小村庄,那时候那里还是一个贫困村,但给了编剧很多灵感。我们刚去的时候,那个村的游客日流量小于20人,等到《去有风的地方》播出,日流量已经呈现几何级增长。”

  今年上半年,由华策影视出品的《承欢记》播出成绩亮眼,也实现了剧方和地方的双向奔赴,互相引流导流。“和承欢记一起乐游上海”(“承欢记Citywalk&Citybus”)活动,让游客在实地实景中深入剧情,体验到上海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温馨的人间烟火,为游客提供了一次难忘的亲情之旅。傅斌星也期待,创作者能够走进更多美丽的地方,通过这种创作方式把中国的美好生活以及文化元素,带到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让全世界观众看见。

  完美世界高级副总裁、完美世界影视业务负责人曾映雪透露,《追光的日子》在广州惠州拍摄,播出后获得了很好的反响。据统计,这部剧为惠州带来的旅游消费金额已达到了18亿元,实实在在地推动了惠州的经济发展。


  从小产业到大载体


  剧火了,城也热了,但是如何把一时的流量变成长久的质量,还需要有关部门进行深挖。上海社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汤蕴懿认为,随着影视剧质量的提升,有两种效应在放大。其一是集聚效应,无论是城市还是特色区域,原来的建筑等硬件部分,通过影视剧能够迅速集聚起更多的关注,形成影响力;其二是溢出效应,原先地方可能更多的是从自己的固有产业出发,而现在影视产业、文创产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在放大。“我们不要把影视看成一个小产业,我们要把它看成一个大载体。影视能够带来迅速的吸引力,但我们要把它更好地、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形成长尾效应。我们要对这些价值持续挖掘,以探索影视作品与城市在共生、共创、共融方面的更大空间。”汤蕴懿说。

  在影视IP与文旅产业的双向赋能上,“作品还是硬道理”,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腾讯视频总编辑张恒认为,不管后期有多少创新和融合,影视+文旅的核心还是精品内容,只有创作出了精品的内容,给予观众艺术的穿透力,才能带来其他行业的生命力。

  创作者需要坚持长线主义,一定不能短视。湖南卫视党委委员,芒果超媒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海也表示:“我们希望的不是昙花一现,而是长久地释放魅力。不少人看到了《繁花》和其他作品的成功,就觉得每个项目都能做到文旅结合,但其实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观众的接受程度不同,影视内容对观众情绪影响的持久力是不一样的。每个地方都应该因地制宜、量身定制,这可能才会是文旅融合真正走向长期、走向长远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