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钱江晚报》策划“你好,中国大运河!”系列报道
全方位展现线性活态文化遗产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7-09
2024年,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钱江晚报》策划了“你好,中国大运河!”系列报道,9家运河沿线媒体进行联动,用一场联合采访行动、一幅运河风情长卷、一场纪念日联动直播、一场智库联盟线下活动等立体传播方式,聚焦运河的昨天、今天、明天,展现大运河之美,大运河之遗产价值,以此呼吁大众对大运河进行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利用。
截至6月底,《钱江晚报》陆续推出《运河人家》《千年运河万家灯火》等26个整版、近50条新媒体稿件、10余条视频、1场9地直播及1条H5新媒体产品等传播内容。其中,“你好,中国大运河”特刊长卷入藏杭州国家版本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9家媒体联动 讲述“运河人”故事
中国大运河是大型线性活态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一条流动的水道,更是一条流动的文脉。悠长的岁月中,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运河人家,而运河边的人间烟火,也给每一段运河浸染上了一方水土的底色,形成了独特的运河生活方式和运河文化。
今年5月,《钱江晚报》联合《北京晚报》《每日新报》《燕赵都市报》《齐鲁晚报》《扬子晚报》《郑州晚报》《绍兴晚报》《宁波晚报》等运河沿线城市的媒体,共同启动“你好,中国大运河”媒体智库联盟采风行动。
9家媒体联动,以当地运河人家作为切入点,进行蹲点采访,立足每个河段的特色,小切口、大主题,讲述人、水、城之间的故事,把人间烟火气、运河文化和历史变迁、地方风情都融合其中,展现千年运河的勃勃生机和运河两岸人家生活图景,共同绘制出一幅新时代运河壮丽画卷——
在北京的北运河边,九代世居运河人家的“80后”妹子返乡创业,成为乡村致富头雁;在天津,曾断档多年的东寓法鼓表演,如今由年轻小伙挑头操持;在沧州,家住运河边的摄影记者用万千照片拍下运河两岸的蝶变;在宁波,奔走在“黄金水道”的跑船人说,运河养活了父辈和自己,也养活了他的儿女……9个运河人家,犹如9幅运河图景,生动展现了各地独有的运河文化。
联动采访报道成果刊登在6月21日《钱江晚报》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特刊上,总共16个版面。
此外,《燕赵都市报》也用长卷形式推出了《运河人家》整版报道,其他媒体也分别在报纸端、客户端平台同步进行了内容宣发。9家运河沿线媒体用这样的方式共同道出一句:“你好,中国大运河!”
创新视觉产品 打破纪录入藏版本馆
视觉设计产品一直是《钱江晚报》的优势。
6月21日,和16个版的《运河人家》特刊一起发行的,还有一份以运河长卷为主视觉设计的限量版“彩蛋”。
它以国风手绘的形式,打破常规版面局限,采用6联版的形式,把大运河沿线的主要遗产点绘成了一幅古今交织的风情长卷。从历史时光里的渔火延绵,到现实图景里的水清岸绿,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画面,都在长卷里生动展现。
这份限量版也打破纪录,成为《钱江晚报》史上最长的连版特刊。当天长卷一出街,就像一份“彩蛋”送入千家万户,很多运河沿线市民都表示要好好收藏。有幸的是,这份限量版特刊长卷还入藏杭州国家版本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让此次宣传报道内容得以传播得更广更深更久。
此外,这份长卷还设计了题为《人间三两风,古运新梦来》的H5产品,在潮新闻客户端发布。用户点开视频,推开长卷,仿佛身临其境,乘船沿运河由南向北穿越。
成立媒体联盟 开设特色专栏
此次9家媒体的联动,线上线下都以各种形式持续发力。
6月18日,9家媒体代表相聚在杭州,发起大运河智库联盟,联手推动对大运河的研究,展现对大运河保护、传承中涌现出的新质生产力,深入挖掘大运河的当代价值。未来,9家媒体将继续联手,为千年运河注入更多的媒体力量。
6月22日申遗成功纪念日当天,在潮新闻等新媒体平台,9家媒体联合推出“你好,中国大运河!”融媒体大型直播互动,展现运河沿岸的新时代风貌。
《钱江晚报》近些年持续跟进大运河申遗、大运河文化带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内容,宣传报道一直没有间断过。
这两年,《钱江晚报》梳理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特别策划了《运河人说》栏目,寻找这十几年来,运河边那些可爱可敬的人,记录他们对于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作了哪些贡献,有哪些思考,对未来又有哪些展望。
目前第一季、第二季的名单里,就有当年大运河申遗文本的总负责人、浙江省和杭州市牵头申遗工作的负责人、抢修富义仓的文保专家、杭州运河边三大历史街区综合保护项目的主设计、舞蹈剧场《遇见大运河》总导演、为运河保护奔走疾呼20多年的热心市民以及被大运河吸引到西兴古镇生活的法国人等等。
希望通过这些传播,让更多的人读懂运河、保护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