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科技强国之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28


  《为国铸盾——中国原子弹之路》回顾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攻关之路,反映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在国力极度薄弱,工业基础、科技基础几乎空白,科技人员非常短缺的艰苦条件下,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英明决策,钱三强、朱光亚、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科技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工人等无私奉献、奋力拼搏,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大协作,共同攻坚克难,铸造中国之盾的故事。这既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时间和空间,同时,又增加了世界和平的力量。

  郝振省(中国编辑学会会长):中国原子弹的发展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这一段历史在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浓墨重彩的篇章,值得大力书写和弘扬。

  相比市面上的相关主题图书,《为国铸盾》一书把这件事放到国际大环境和历史长河中来描述和看待,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在一定意义上填补了中国原子弹研究研制历史图书的空白,为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个优秀读本。要讲好历史故事,首先要尊重历史,尊重史实,做扎实的研究,这样才可以让故事更可信。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样的品质,作者以做学问的态度写这本通俗读物。在这本书里,既能看到宏观的场景,也能读到生动的微观描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合奏的这首史诗级的诗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李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副总工程师):《为国铸盾》一书全景式地反映了我国突破第一颗原子弹和创建核科技工业的历史进程,以丰富的史料,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党中央的战略决策过程,充分表现了参与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试验的人们拼搏奋斗的精神风貌。“两弹一星”元勋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勇攀科技高峰的凌云壮志,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准确诠释了前辈的风采,再现了“两弹”元勋的历史功绩。该书的特点是以鲜活的事实生动地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广阔的视野、详细的史料、真情的描述是该书的一大特色。

  宋泽滨(原装备学院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教授):该书选题重大、选材权威。《为国铸盾》这样一部真正的全景式的著作让我们看完以后,能够对我国研制试验第一颗原子弹的历史有一个总体认识。书中有大量内容依据的是《毛泽东年谱》《周恩来年谱》《聂荣臻年谱》,还有外交档案,我觉得从这些材料出发,对我们党如何决策就有了基本的依据。该书视野宏阔、定位准确,既有深厚的学术研究基础,又有较为通俗的表达方式,让人读起来不生涩。

  《为国铸盾——中国原子弹之路》

  胡思得 主审

  荣正通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4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