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坚持”提升时政编辑基本功

作者:李玮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2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阵地,时政类报刊在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为时代立传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自觉承担新的文化使命中,时政编辑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在细照笃行中不断提升基本功,提高工作质量效能。

  坚持政治家办刊原则,不断提升时政洞察能力。没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就无法做好党的舆论工作。在编辑工作中,必须坚持党刊姓党、政治家办刊原则,始终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这就要求时政编辑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原则,善于从党和人民的立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履行好作为党的舆论阵地守卫者的职责。在实践中,选题策划要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紧紧围绕强国建设、复兴伟业这一主轴,向读者讲清楚新时代我们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同时要有温度计一样的敏感性,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什么时候报道、报道到什么时候,怎样报道、报道到什么程度,突出什么、淡化什么,都要旗帜鲜明讲党性原则。审核把关时,既要大处着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对于原则问题立场坚定,一点都不能含糊,决不能为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也要小处着手,练就一双“政治慧眼”,对照文章中的提法、表述是不是最新口径,核查引用的重要讲话是否完整、出处无误,审阅配图有无导向性问题,另外还要充分了解作者的学术背景、政治立场等相关情况。

  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选题策划能力。一篇引人共鸣的文章,一般都来源于一个好的选题策划,而好的选题策划要靠编辑的精心选题和巧妙构思。这就要求编辑对选题要有一种预见能力,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写法。我们发现,时政类报刊常有策划思维固化的现象,遇到相似的时事背景时,容易陷入经验主义泥潭,照搬以往经验,不敢创新。尤其在重大会议召开、重大政策出台、重大节庆日或纪念日来临时,同质化现象更加明显。有这样一则故事:徒弟问师父,一碗米有多少价值?师父说,看在谁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加点水蒸一碗米饭,就是一块钱的价值。要是在小商人手里,把米好好泡一泡,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块钱的价值。要是到大商人手里,把它适当地发酵、加温,很用心地酿造成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块钱的价值。所以一碗米到底有多少价值,要因人而异。同样,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围绕同一次重要会议、同一个热点问题、同一则新闻故事,主流媒体如何脱颖而出,酿出十里飘香的“美酒”,老办法、老调调、老习惯,借助网络东拼西凑,肯定不行。我们应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从大局着眼,结合读者需求,在选题策划上注重小切口与大视角,采取“望远镜”和“内视镜”相结合,在准、精、新、活等方面下足功夫,打造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好作品。

  坚持为文造情,不断提升文字表达能力。“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时政文章极易严肃死板,如果缺少遣词造句的技巧,亦不知如何表情达意,语言多为平铺直叙,就不能很好地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宣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为时政文章赋予文学色彩,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非常考验编辑的文字功底。编辑文章时,可以或转换文风,清新简洁、深入浅出、引经据典、通俗易懂,增强画面感、现场感、沉浸感;或讲好故事,多举案例数据、少些理论阐述,把立场观点方法寓于真实生动的故事之中,使文章内容更接地气、更富时代性、更有实效性。与此同时,时政编辑还要有“锱铢必较”“拈断数茎须”的推敲态度,抠文笔、抠形式、抠故事细节,抠语法、抠标点、抠文章体例。做到文通句顺、校对无硬伤,是每一个编辑的基本素养。对此,时政编辑要多阅读一些文学书籍,比如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现当代散文作品,有空余时间也可以尝试创作一些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为编辑时政文章提升锦上添花、营造共情的能力。

  坚持广泛涉猎,不断提升综合素养能力。鲁迅认为,“编辑应当有清醒的头脑,他比作家知道更多的东西,掌握更全面的情形。”的确,对于时政编辑而言,必须“一专多能”。时政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知识不够、眼界不宽,就会耽误事,在策划选题中“想不清楚”,在阐述论证中“说不明白”,在领会贯彻中“做不到位”。而且,一个具备完善知识结构,什么都知晓一二的编辑,很容易与作者有共同话题,进而提高约稿组稿的成功率。所以,时政编辑要做一个“杂家”,尽可能扩大自己的涉猎面,除了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之外,还要对哲学、社会学、历史学、自然科学等各学科有所涉猎,也要有自己的知识架构,和对所学知识独特的见解、敏锐的探究。一个信仰坚定、博学多才的时政编辑,无论是策划选题,还是约稿组稿、编稿改稿,都能更加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坚持精益求精,不断提升编辑流程把控能力。编辑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一个优秀的编辑,必须甘于寂寞、脚踏实地,对稿件精雕细琢。尤其是时政编辑,时政类报刊不是普通出版物,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选择做时政编辑,就要时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养成耐心、细心的习惯,秉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持“细节决定成败”的信条,把严谨的工作态度贯穿在编辑加工、审稿校对的全过程各环节,时刻存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忧患意识,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意识不懈怠、责任清单不含糊,确保万无一失。如果当个“差不多先生”,犯一些文字性差错甚至导向性问题,那就一失万无,不仅不能服务大局,反而“帮倒忙”。工作中要常与自己较真,所编文章即使经过多道审校环节,如心中仍有疑问,一定问清根底,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不忽略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要勤查核对,及时查原著、查文献、查字典、查标准、查规范,认真核口径、核数据、核字词、核图片、核页码。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加速在网上激流涌动,为我们查阅相关资料提供了便捷,但也泥沙俱下,存在大量良莠不齐、真伪并存的信息,信息辨识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在引用、核查时一定要甄别,最好是查原著对原文。因此,除了要常备《期刊编辑校对使用手册》《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还要将《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要著作当作案头书、工具书,常学常翻、严格对照。

  时政编辑要以坚定的政治立场为前提,以人民为中心为工作导向,以壮大奋进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为目标,不断提升政治素养、编辑素养和编辑能力,于细微之处彰精神,在细节之间显水平,以高能力水平守好主流舆论阵地,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时事报告》杂志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