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代”下好“慢功夫”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24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尤为讲究时效性。这些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天下新闻,唯快不破”逐渐成为新闻界的重要追求。然而,在新闻“快餐化”时代,新闻记者更需下好“慢功夫”,以蹲下来的态度、深下去的决心、精起来的文风,为大众提供深度报道和多元视角,进一步提升新闻媒体影响力和品牌力。本文将以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在采编中的探索实践为例,提出在“快时代”践行“四力”下好“慢功夫”的一些思考。
破局:提升竞争力,三条路径锤炼“慢功夫”
无论是媒体平台还是采编人员,打造优质产品是保持影响力和品牌力的不二法门,“快时代”更需锤炼“慢功夫”,以内容优势塑造竞争优势。近年来,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高度重视对记者的“四力”打造,进一步推动“慢工出细活”。
●蹲下去,调查研究“捉活鱼”
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对新闻记者来说,调查研究同样十分重要,这是写好写深一篇报道的基本功。
“脚板底下出新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唯有记者的身子蹲下来,才能在一线真正捉到“新闻活鱼”。
今年春节期间,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4名时政记者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到武义县泉溪镇泉东村蹲点采访。该村由上潘新、新屋、叶墙头和张宅4个自然村组成,其中上潘新村于1999年从原明山乡搬迁至此,是武义县下山脱贫村之一。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上潘新村考察调研下山脱贫工作。
20年来,下山脱贫村“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吗?记者扑下身子,走进村民家里聊,蹲在田间地头侃,与村民一起吃团圆饭,捕捉“新闻活鱼”。大年三十下午,记者在村中走访时偶遇多位原上潘村老干部和村民,这些80多岁的老人在“老村记忆”的大型墙绘下,他们忆苦思甜,令人动容。此情此景被写进文章第一部分,生动感人。有读者甚至发出疑问,这一幕是不是刻意安排的。又如,记者在村民王天合家吃午饭时,偶尔听其提起“老五”。王天合家只有四兄弟,“老五”是谁?记者意识到这里一定有故事。原来,“老五”名叫邱有详,是上潘新自然村第一批下山村民,多年来与老王家互帮互助,王家四兄弟认其为“老五”,当作亲兄弟走动,新年聚餐、拍全家福、平时自驾游都不忘叫上他。这样的细节也只有下沉到农民家中,在拉家常中才能发现。
蹲点作品《下山脱贫村的幸福年》刊发后获得多方好评,在金彩云客户端阅读量达5.4万。实践证明,记者只有“蹲”下去“挖”,才会遇到好故事采到好细节,作品才会真实性强、可读性高、传播力好,从而进一步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品牌力。
●深进去,长期关注结硕果
当新闻记者保持足够耐心专注某个领域时,就会有从无到有、从零到一、从低到高的认知,逐渐会对该领域产生独到的见解,从而创作出一系列精品。
横店是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也是各级媒体关注的“新闻富矿”。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多名记者长期关注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在践行“四力”中挖掘更多好新闻。
2020年年初疫情突发,横店按下“暂停键”。复工后,横店影视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复苏,迎来意想不到的“开机潮”和“旅游潮”。获此线索后,记者迅速深入广州街·香港街景区等地,采访影视城负责人、景区演员、游客等,撰写出作品《“入戏”横店:文旅产业转型发展新版本》。该文聚焦3名普通的景区演员,通过讲故事的手法,以点带面呈现横店文旅产业如何在求新、求变、求突破中转型升级,从而实现逆势突围,成为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的一个典型样本,为全国影视旅游产业升级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文章在《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金华新闻客户端等平台同步刊发后,引起强烈反响,获得2020年度金华新闻奖一等奖、2020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二等奖。
2022年3月,记者在横店采访时无意中发现摄影棚顶部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敏锐意识到这是影视文化产业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宏大背景下的创新行动。经过深入挖掘,一则727字的短消息《横店“绿色”摄影棚一年可减碳4.2万吨》应运而生,讲述了横店“棚内拍摄、棚顶发电”的新模式,并用数字直观展示这一做法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文刊发后,即被新华社、中新社、《浙江日报》等央媒省媒跟进报道,并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网、光明网等国家级传播平台转载。
●精起来,精品意识胜一筹
在今天信息高度互联互通的时代,独家消息会越来越稀缺。更多情况下,是大家同台竞技、同题竞争,这时候谁能够对新闻有独到的挖掘和认知,谁就会更胜一筹。
义乌市是市场大市、改革大市,是新闻媒体“逐鹿”好新闻的“必争之地”。这两年来,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以精准的选题、精彩的表达,多次在同题竞争中脱颖而出。其中,《义乌担当:让世界联结更紧密》获2022年度浙江新闻奖二等奖,《填我十万八千梦》获2023年度浙江新闻奖二等奖。
2022年是义乌市场建设40周年,深受各界关注。《义乌担当:让世界联结更紧密》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10余次蹲点义乌,对稿件进行多轮否定,开展自我批判,并在一次次激烈讨论、思想碰撞中明晰方向,确定“从一个县级市看‘世界之问’的中国答案”的报道视角,从“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之问”中考量义乌,在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答案中总结义乌,深度揭示义乌在当今世界动荡变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为推动贸易畅通、增进民心相通作出积极努力。可以说,作品的立意是文章在众多同题作文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考察调研后,各级新闻媒体扎堆前往李祖村蹲点采访。面对同题竞争的现状,《填我十万八千梦》采访团队在历经10多次蹲点采访后,决定采用报告文学的表达方式来全景式展现李祖故事,作品在坚持非虚构创作、记录真人真事的前提下,选取最具代表性人物(楼小英)的视角连接时间跨度和空间维度,生动还原和形象刻画乡村场景、人物故事,注重在矛盾冲突中凸显主题、用艺术化创作体现共情,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而选取楼小英作为主人公,正是主创团队三次到她工作地、一次到她家里蹲点采访后获得的成果,体现了眼力和脑力。
对策:完善体制机制,让“慢功夫”下得更到位
让采编人员蹲下来、深进去,是锤炼“慢功夫”的路径;让作品更加精彩,是下好“慢功夫”的结果。要做好以上两个方面,新闻媒体还需在强化队伍建设、优化考核机制、扩大新闻题材等方面下功夫。
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愿蹲、会采、能写”的采编队伍,正是推动记者践行“四力”的手段之一,以蹲提脚力,以采提脑力练眼力,以写增笔力。这也是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媒体获取优质内容、发挥专业优势、提升影响力的现实需求。
优化考核机制。下好“慢功夫”,意味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要让“愿下慢工”“能出细活”的采编人员摆脱考核之忧,就要在考核上给予倾斜和保障,不只以数量、字数论业绩,而是更注重以出好作品为标准。
扩大新闻题材。当前,围绕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活动的题材较为集中,政策性强,且都以正面宣传为主。为了更好地展示宏大主题,新闻媒体要眼睛向下,聚焦更多的民生领域、群众关心的问题,选取具有地域性、独特性、时代性的题材,以小见大,通过撰写精品来强化舆论引导。
(作者单位:浙江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