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不断提高电视节目竞争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21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的传播方式对传统广播新闻节目影响力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面对压力和挑战,广播媒体只有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不断自我完善,选用有效的应对策略,才会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创新与发展的道路,提高节目的竞争力。
近年来,山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坚守职责使命,把握方向导向,深化改革创新,主动顺应媒体格局深刻变革的趋势,不断优化新闻生产流程,拓宽全媒体传播格局,《山西新闻》节目在主题宣传、服务民生、弘扬主流价值等方面积极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有效做法,有力提升了频率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把牢方向导向,新闻采编体制机制更加集中
新闻宣传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方向、导向是生命线。山西综合广播将党性原则作为办好节目的根本原则,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着力打造全方位的省级广播主流舆论平台。
持续健全新闻报道工作体制机制,建立起“全面统筹+分类策划”指导体系,围绕体现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有序推动“季度报道有主题,月度报道有重点,每周报道有特点”,做到重点突出、亮点纷呈。建立“通气会商+规范引导”制度体系,发挥“每周新闻例会”“每日选题策划会”“新闻线索共享平台”等机制作用,健全新闻策划、部门协调、快速反应等机制,构建信息发布、深度报道、评论、解读等全流程报道体系。此外,围绕新闻采编播发、选题申报、学习例会、安全播出、稿件打分等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
思想与故事有机融合,让重大主题报道有深度、有温度
重大主题报道是媒体围绕党和政府决策部署、重点工作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所进行的新闻宣传形式。因此,它是主流媒体承载和担负的重要功能和主要任务之一。
重大主题报道的核心是“重”。近年来,作为山西综合广播的主干新闻之一,《山西新闻》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以来4次莅晋考察调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及山西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使命,先后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思想之光》《牢记嘱托 山西答卷》《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我们的黄河》《扶贫蹲点日记》《走进乡村看小康》《温暖发现行动》等一系列重大采访与主题报道,在报道角度、报道形式、采与手法和传播渠道等方面大胆尝试,可谓题材重大、内容重深、形式重磅,受到听众与专家的广泛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成系列成规模的报道以思想立魂,突出故事化讲述,寓理于事、以事明理,追求用丰富的音响还原新闻现场,显著增强了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深入“走转改”,追求日常报道精品化
时代主旋律、社会正能量,始终都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要想打造无愧于时代的新闻精品,少不了跋山涉水,更需要身入心入。
这些年,山西综合广播统筹协调报道力量,定期组成精干报道小分队,深入全省各地,通过蹲点采访、跟车随访、职业体验等多种途径,以融入基层群体、挖掘鲜活事例的踏实作风,蹲守基层抓“故事”,扎实推进各类主题采访,《深深的牵挂 殷切的嘱托》《吴家庄脱贫记》《放下锄头种太阳》《煤炭“老标兵”石圪节关井停产》等报道先后获中国新闻奖和中国广播电视大奖。这再次证明:只有扎根基层,心系百姓,坚持不懈地将“走转改”推向深入,我们的新闻报道才能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
守正创新,与时代同频共振,让新闻节目更出新出彩
新闻节目以传播“权威声音”为主旨,以发挥好“喉舌”功能为己任。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生态,《山西新闻》当前做大做强的方法手段、平台载体、引导能力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新闻策划的视野、角度、思维等方面还需转变观念,提升水平;重视主题报道的策划,而对民生热点的引导相对不够;存在“强报道、弱评论”的短板,播出的评论大多是被称为“报纸评论的广播版”;对融合传播的方式、技术及语态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不够等。这些都需要下力气解决。
高扬主旋律,以鲜活的新闻报道凝心聚力。
精心办好《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思想之光》等主打专栏,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及其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反映山西省各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
在选题的针对性上下功夫,聚焦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的生动场景,精心组织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为时代放歌、为人民立言。在表达的贴近性上下功夫,将大主题、本土化、小场景、有故事等元素有机融合,持续转变话语体系,策划推出一批体现主流价值、富有时代气息、听众喜爱的重大主题报道与采访活动。
融合传播,形成报道合力。
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深度融合、一体发展,定期组织融合传播业务培训与学习,掌握融媒传播语态,巩固壮大主流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凡推出的重大主题报道和重点报道,相关报道除在广播新闻节目中播发,还通过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以图片、音频、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同步推出。同时,注重与听众、网友的互动,吸引网友转发、评论和点赞,扩大报道影响。
精心选材,强化编排,提高新闻节目吸引力。
结合《山西新闻》多年的运作实践,无论是新闻选取,还是内容设置,乃至节目编排,都应在提高新闻性、服务性和可听性上做文章,更好发挥新闻的信息功能、舆论功能和宣传功能。
内容设置上:增加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主题报道、事关百姓利益的公共民生报道和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报道,开设《今日关注》专栏,对百姓关注的热点事件进行前因后果的展示,突出贴近性。减少一些信息量小、新闻价值不高的部门工作会议报道。通过有效的“加减法”,强化新闻的可听性。
加大评论撰写力度:新闻评论是党媒的灵魂和旗帜,起着引领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组织力量撰写评论,视内容不同,分别以《主播评论》(播音员播报)、《编辑点评》(编辑播报)、《评论员观点》(采访有关专家学者后制作成音频)加以处理,及时传达编辑部的思想与观点。
节目样态上:既有文字消息、录音报道、现场报道、记者连线,又有评论或编后话,加上配以垫乐的简讯和重点节目预告,丰富声音表达元素,凸显广播以声音吸引人的独特魅力。
节目编排上:一是稿件总条数通常情况下不少于20条。二是每组节目的提要不少于8条,内容提要浓缩精华,既提供一定的信息量,又起到吸引收听的作用,较好体现节目的新鲜度。三是每组节目必须有5条以上的录音报道。四是一组简讯控制在8条到10条左右。五是编排时注重前后稿件的关联、承转。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