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小向导》:
讲述青藏高原科考背后的故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25
译林出版社童书品牌“小译林”自成立以来,推出了一批能帮助中国小读者认识当下社会、具有正能量、反映时代精神的童书精品。不久前,“小译林”品牌为青少年打造的原创精品书系“向着科学之巅”系列的第一本《高原上的小向导》出版,该书将目光聚焦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我国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以数位可敬可爱的科学家故事折射一代科学家为实现“青藏科考空白必须由中国人填补”的夙愿而忘我钻研的巨大奉献精神。
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
在推出《高原上的小向导》之前,作者刘黎琼曾是译林社的译者。
“数年前,爱丽丝·门罗作品约稿试译的时候,收到刘黎琼的译稿,我们被她深厚的文学素养、优美的文笔和巧妙的处理折服。”《高原上的小向导》策划编辑、译林出版社少儿读物出版中心负责人彭波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刘黎琼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管科普工作,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过《移步红楼》,是《三联少年》的专栏作者。
“小译林”品牌创建后,彭波心中先前一些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起来:推出一本致敬科学家和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童书有了切实的可行性。在与刘黎琼沟通之后,刘黎琼说她也正有此意。刘黎琼提及日常工作中,她接触到的许多科学家前辈尤其喜欢讲述科研工作中的趣事,我国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话题之一。于是,写一本以中国首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为主题的书,成了双方的共识。
经过调研,创编团队发现,在目前的童书领域,以青藏高原综合科考为主题的选题方向尚是一片空白,于是该项目很快立项。初稿完成后,刘黎琼拿去给亲历过青藏高原科考的专家看,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认可。
“在与刘黎琼的沟通中,我们进一步得知中国科学院发展历程中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故事。”彭波介绍说,《高原上的小向导》只是科学家精神的一个侧面,科学创新的路上,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而不为人知的工作者,用一个书系来呈现这些故事尤为必要,因此双方共同策划了“向着科学之巅”系列图书,希望通过截取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和突破,塑造科学家群像,让现在的孩子去了解他们,了解科学发展的路径,并转变为支撑孩子成长的力量。
让青少年读进去读下去
作为首部讲述我国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历程的儿童文学作品,《高原上的小向导》的科学性、严谨性十分重要,但是让青少年读进去、读下去同样重要。对此,创编团队反复思考以何种形式呈现科考历程,最终决定结合作者的写作优势,以及儿童读者的阅读特点,确立了“虚构+纪实”的呈现形式。
“故事的背景和大体方向是纪实性的,里面的人物综合了多位科考人员原型,并适当加以虚构。比如《高原上的小向导》中的人物经历都是以现实为范本的。”彭波表示,初稿写就后,亲历者也进行了审阅把关,确保了大方向上的科学性和细节的真实性,同时对人物进行了艺术处理,比如其中的门巴族少年向导,他的年龄、家庭背景都是虚构的,两位科考队员也是综合了多位科学家的现实经历,进行了一些艺术上的提炼。
“由于读者是青少年,我们尽力避免故事呈现上的宽泛和空洞。”《高原上的小向导》责任编辑刘自然介绍,首次青藏高原科考历时20余年,参与人员400余人,将科考全貌全部集中在一本书里不太现实,也会造成故事结构的松散,因此,在本书中,作者很巧妙地截取了科考过程中的一小段经历,以老苏和小汤两位性格截然相反的年轻科考队员为典型代表,以滴水见沧海,用一个侧面展现科考的全貌。
在人物塑造上也避免概念化,书中不仅刻画了科考队员细致严谨的工作画面,还展现了他们对家人的思念,工作之余幽默风趣的互相调侃场景,一改我们脑海中不苟言笑、严肃的科学家形象。
聚焦细节确保内容准确
《高原上的小向导》基于科学创新中的真实故事去塑造科学家们的形象,因此,编辑需要做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了解故事背后的细节,判断细节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编书之余,刘自然翻阅了诸如《青藏高原科考访谈录(1973—1992)》《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50年》等多种资料。随着对历史资料的研读以及对文稿的一遍遍审阅,他也同作者一样,时时刻刻被老一辈科学家在高原、在峡谷、在各种困难面前勇毅前行的精神所激荡、所鼓舞。
“情感上的认同特别重要。”刘自然希望小读者能借由这本书,对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产生兴趣,像书中科考队员的下一代一样,承接过父辈的嘱托,成为科研路上的新生力量。
文本在科学性和文学性上如何平衡,也是创编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在编辑过程中,刘自然格外注意书中出现的物种,这种动物或这种植物是不是生活或生长在青藏高原?这些疑问和求证过程贯穿了编校的整个过程。
为了确保插图细节的准确性,创编团队找到了当时科考的历史照片,将照片发给插画师进行参照。刘自然举例:“比如关于溜索的插图细节,由于现在原始的溜索已不常见,我们找到老照片,确保对溜索的文字描述是准确的,然后与插画师沟通细节,再现溜索的样貌。”
封面、内文版式设计的选择,决定了图书的最终呈现形态。为了凸显青藏高原特色,章节背景、标题、页眉页脚处的设计都采用了能表现青藏高原特色的元素。另外,除了收录历史照片外,创编团队还邀请国内知名的具有丰富童书插图创作经验的插画师创作插图和封面图。
彭波介绍,《高原上的小向导》之后,译林社还将陆续推出“向着科学之巅”系列的其他作品,比如聚焦天眼建设、中国微生物学科建立等方面的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