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两年打造的“中国符号”丛书(第一辑)——

带领读者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作者:本报记者 李婧璇 通讯员 杨曦 王新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25


  节气、汉字、绘画、瓷器……这些孕育并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符号,汇聚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情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度凝结的集中体现。河海大学出版社近年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历时两年精细打磨推出“中国符号”丛书(第一辑),带领读者领略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符号”丛书入选2023年江苏省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022年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江苏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等。系列里的《中国瓷器》入选2023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符号”丛书第一责任编辑毛积孝说,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是新时代出版人的责任和使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发展,最终形成了一整套中华文明的文化标识和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是中国人精神表达的形式,是一个民族最美的容颜,更应该成为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明基因编码。”毛积孝说,这也是“中国符号”丛书选题策划的由来。

  “我们旨在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提供一套内容全面丰富、知识凝练的中华文化优秀读物。”毛积孝说,这套书有助于读者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深入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中国符号”丛书(第一辑)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策划理念,成功地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的宣传和推广,这套丛书逐渐在读者群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记者曾经在现场感受过读者对于这套丛书的热爱,在第十三届江苏书展上,“中国符号”丛书新书发布会现场气氛火爆,许多热爱中华文化的读者排队购书。

  “读者们对‘中国符号’丛书(第一辑)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套丛书内容翔实且易于理解,语言鲜活有力,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更是引人入胜。”毛积孝说,该丛书精美的插图和跨页大图,以直观的方式展现文化符号的面貌,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好选题要有实力相称的作者


  一个好的选题,必须要有实力相称的作者来表达、来落实。“‘中国符号’这套丛书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因此,需要作者在文化素养、文本表达等方面拥有很强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中国符号”丛书责任编辑齐岩介绍,在策划这套丛书时,选择作者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中国符号”丛书主编朱辉是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委员会主任,曾获得鲁迅文学奖等。“朱辉老师创作过多部文学作品,他深厚的文学造诣与这套丛书所追求的文学品质高度契合。”齐岩说,朱辉的文字既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又富有生动的艺术表现力,能够引领读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中国符号”丛书(第一辑)包含《中国骈文》《中国节气》《中国楹联》《中国汉字》《中国绘画》《中国瓷器》《中国建筑》《中国诗词》《中国民俗》《中国家训》10册,每册均聚焦于一个宏大的文化主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普及,对专业性的要求极高。“在确定丛书主编后,对于各分册的作者选择,我们也格外审慎,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表达能力。”齐岩以《中国绘画》为例,这本书的作者之一是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金信奖”获得者陈贝西。陈贝西不仅在绘画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还积累了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

  齐岩介绍,在编撰《中国绘画》一书时,陈贝西以其专业的视角和独特的见解,深入剖析了中国绘画的精髓,对书稿中的观点提炼、现象解读及文字表达反复推敲打磨,以确保书稿内容的专业性。同时,陈贝西还从绘画本质的角度为读者打开了中国绘画之门,在介绍绘画流派、绘画名家时,不仅将其放在美术史的时空中进行展示,介绍其所处的历史环境、理论水平等,更加入了对这一流派、名家的绘画技法的说明,“小到笔触构图,大到画面中的情感投射,使读者可以真正‘看’到、懂得画家画什么、为何画、怎样画,完整地感知中国绘画笔墨语言所传达的深刻内涵、中华文化中的哲学意蕴和东方审美精神”。


  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读者渴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到有价值、有深度的内容。毛积孝指出,“中国符号”丛书以专业性和趣味性为基础,确保了内容的高质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之美,更能够受到文化的熏陶,获得艺术的享受。

  个性化阅读是读者更高的要求。毛积孝说,“中国符号”丛书中的每本书都围绕一个特定的专题展开,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阅读,从而实现个性化、定制化的阅读体验。“这种灵活性和选择性让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深入探索某个文化领域,进一步增加了阅读的乐趣和收获。”

  丛书还满足了读者“轻阅读”的需求。毛积孝表示,茶余饭后的悠闲时光,随意翻阅这套书,其通俗易懂的内容、清晰直观的体例、流畅的文笔、雅致的书页,将使读者获得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从而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符号”丛书所选取的“中国符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其对海外读者而言,同样深具阅读价值。对此,“中国符号”丛书责任编辑彭志诚谈到丛书的海外推广时说:“将丛书推向海外市场,不仅可以满足海外读者的需求,还能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通过这套丛书的传播,海外读者能够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感受其独特魅力和智慧。”

  对于推广细节的考量,彭志诚进一步介绍说,他们会根据海外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确保内容能够跨越文化障碍,被不同国家的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同时,他们也会积极寻求与海外出版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这套书的国际发行和推广。“此外,我们还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加大海外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制作多语种版本的宣传资料、开展线上互动活动等方式,吸引更多海外读者关注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