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客厅”献计中国电影“出海”

作者:本报记者 李雪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24

  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国际会客厅”,4月19日,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国际会客厅”的系列活动吸引了数百名中外产业人士,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并交流了中国电影进一步走出国门、融入世界的实现路径。

  商业价值是发行关键

  在“中国电影海外发行经验与愿景”论坛上,与会嘉宾分别从商业价值、受众、平台和发行策略四个方面分享了各自在中国电影海外发行中的具体实践。

  针对中国电影海外发行的商业价值,新加坡公司Anticipate Pictures的首席执行官郭明昇表示,该公司一直致力于将中国艺术电影推广至海外,无论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海外发行都需要考虑影片的商业价值,同时考虑什么样的受众会受此吸引。他认为,中国电影有很多,“我们更需要从中仔细甄选,挑出精品。作为买家,我们必须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样的,我们需要思考观众会去选择什么样的影片。”

  针对中国电影在海外发行时的目标受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公司Westec Media区域内容主管李维薇认为,中国电影的国际发行发展迅速,实际潜力巨大。“应该抓住机会,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的观众需求,以及他们对本地化的接受程度,借此推广中国电影。”

  针对中国电影海外发行的渠道和平台,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冯伟表示,在过去,一些带着很浓郁中国元素的电影,如《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等,都在北美创下了破纪录的票房成绩,体现出海外市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然而,之后的一些影片却稍显沉寂,可能是因为海外观众对功夫片有一定的审美疲劳。冯伟强调:“中国影片要从华人市场走向北美市场,可以通过主流发行平台或者展会推广,因为那里还有很多机遇值得挖掘。另外,中国电影发行不要局限于院线发行,以网飞和迪士尼为首的流媒体的用户群体非常庞大,这些线上平台渠道都是很好的机会。”

  针对中国电影目前的海外发行策略,法国公司mk2国际销售主管昆汀·博汉纳表示,与不同导演合作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策略,这样才能把优秀的中国影片带给全世界的观众。他举例说,自己曾经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看到了魏书钧导演的作品,其艺术水平之高令人震惊。“但考虑到影片本身的知名度和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进行大范围的投放是不太现实的,所以我们便充分抓住了电影节的机会来进行推广。但如果是贾樟柯导演的作品就不同,他本身的国际知名度就很高,所以我们直接进行了预售,并采取竞争制的选片。”

  海外市场需要精耕细作

  在对中国电影海外发行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后,与会者还分享了各自对中国电影走出国门、面向更多观众的期待和愿景。他们纷纷表示,中国电影在世界各地市场均有巨大潜力,但需要种种具体策略的支持,海外市场需要精耕细作,才能获得更好的反馈。

  精耕细作的方法之一,是成立发行基金。英国公司Trinity CineAsia的联合创始人塞德里克·贝雷尔表示,相对而言,中国电影工作室的竞争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尤其是海外曝光度方面。为越过这些障碍,可以成立发行基金提供支持。方法之二,是重视分析目标受众。郭明昇认为,当下正处于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途径看电影、了解电影。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选什么样的影片,最终还是取决于目标群体。方法之三,是打破语言障碍。李维薇表示:“我们一般发行华语片都是两个版本,原声版和配音版,而我们的观众都倾向于配音版,这也说明了一定的问题。”方法之四,是重视全球化内容。在冯伟看来,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核心在于要如何用全球化的语言来表达中国故事。“中国曾经也有一大批导演到美国来做人才交流,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中国电影的编剧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如果能把故事的类型化做到极致,那么,就很有希望。”方法之五,是重视媒体和院线合作。昆汀·博汉纳认为:“中国的艺术片需要国际媒体的宣传,当把美国作为目标市场时更是如此,比如先在少数影院进行试映,之后再根据情况进行拓展。”

  求同存异更利于推广

  在“中国电影在海外电影节的发展机遇”论坛上,来自七个国际电影节的主席、选片人一同分享了电影节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电影产业的促进作用,并探讨了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的亮眼表现及未来更多可能。

  东京国际电影节主席安藤裕康介绍,去年东京国际电影节有95位中方嘉宾、12部中国影片,这些中国电影作品十分优秀,其中顾晓刚导演的第二部作品《草木人间》值得一提,其不俗的水准使得导演获得了黑泽明奖。

  塔林黑夜电影节创始人、主席蒂娜·洛克表示,塔林黑夜电影节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源于北欧,虽然面对的市场量级较小,但同样能在选片过程中看到许多国际电影、接触国际团队。值得一提的是,近年电影节上都会有许多中国电影作品,并且数量不断增加。

  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主席费尔南多·胡安·利马表示,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作为南美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它希望强调文化、公众接触的重要性。“我们有国际竞赛单元,重视国际运营。我非常喜欢中国导演张律执导的影片《白塔之光》,电影中有许多本地元素,这些美丽的北京元素可以触动心弦,而电影传达的价值观也是人类所共享的,比如父子之间的联结。”

  在里约热内卢国际电影节主席伊尔达·圣地亚哥看来,北影节一直在致力于推动中国电影走向海外,而里约热内卢国际电影节也一直在推动巴西电影走出去,双方存在诸多共同点,也有着一致的目标。“我不说‘选择’电影,我说‘推荐’电影。因为我爱多元文化,我爱不同的电影,在世界不同角落求同存异有利于电影的推广。”她表示,“里约热内卢国际电影节在今后会选择合适的影片,让中国电影走出去,和巴西观众产生更多联系。我们也会把中国电影人请到巴西,让我们更了解彼此。”

  柏林国际电影节华语选片人、香港国际电影节电影业办公室总监王庆锵认为,香港国际电影节在推广中国电影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国电影迈向国际的“前哨”。

  “我们希望通过北影节平台,让产业的各个环节找到用武之地、寻求发展。同时,未来我们会继续走出国门,带着更多演员、影片、厂家‘出海’,参加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崔岩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