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有声故事,了解千年传奇

——有声读物《叩问殷墟》介绍

作者: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融媒体运营部 刘翘楚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19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和甲骨文的发现、发掘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时至今日,殷墟考古仍不断带给世人惊喜,持续传递着距今3000多年的文明回响。

  为了坚持以最新重大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为题材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考古和中国文物故事,促进文明成果共享共融共通,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组织权威专家团队打造有声读物《叩问殷墟》,宣扬考古和中国文物工作,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工作。

  有声读物《叩问殷墟》集结了国内优秀的有声作品创作人员,由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最佳编剧”获得者周文扬担任编剧,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最佳导演”获得者、全国“小说连播”演播艺术家、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副秘书长周文凯担任导演,河南博物院研究员、考古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苏湲撰稿——专业的主创团队为项目的专业价值和学术价值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有声读物《叩问殷墟》共4集,内容精雕细琢,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让人跟随主人公一同走进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揭开殷墟的神秘面纱。故事主要人物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站考古顾问章鸿教授、中国台湾某大学考古系博士生导师唐英贤及其博士后学生邓莉、章鸿教授的助手刘健等4人。4人性格迥异、个性鲜明,却有着共同的对历史的尊重、热爱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故事从唐英贤教授参观殷墟博物馆展开,借助矛盾冲突的产生和化解,将故事场地不断进行时空转换,在乡亲的家里、考古挖掘现场、博物馆、高铁站,伴随故事情节的推动,带领听众了解殷商文化以及考古文化。用精简的篇幅,讲述大事件,呈现大历史。作品在呈现考古工作的真实面貌和挖掘历史文明的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了诸多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让人深刻感受到考古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这一出版物采用有声故事的表现形式,为听众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和艺术魅力,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加强气氛,并穿插必要的解说词,帮助听众了解剧中的情境和人物的动作状态。该出版物通过生动的演绎,让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殷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和尊重。

  殷墟是中国考古学的摇篮和圣地,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发掘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的遗址。《叩问殷墟》里的有声故事,引领听众探索殷墟的深厚文化底蕴,通过聆听这段穿越千年的历史传奇,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勇气,以共同守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立足数字教育服务,以数字教材为核心,构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服务、大数据综合素质评价服务、中小学教师培训服务等综合服务体系,践行出版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

  持续做强“纪录中国”特色产品线,具备高质量音视频产品制作、出版经验,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河南广播电视台合作完成多个大型项目,播出后反响强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10余年驰而不息,长线打造“中原历史文化博览”系列纪录片,其中多个系列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