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脚印》让我与范用“相约在书店”

作者:向敬之(大学教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19

  一

  2005年年底,我初到岳麓书社上班。不久,社长丁双平调任湖南教育出版社掌门,临行前,他送我一册小书,并说:范用是一位出版大家。

  书是《泥土·脚印》(续编),开本不大,也不很厚,让我粗略了解到作者范用是什么人。

  后来,我慢慢关注范用及其长期呵护的三联书店,知道了生活、读书、新知的真实涵义。虽然范用的文字叙述有些琐碎、平实,但我还是喜欢他的努力、认真、真诚和阔达,看关于他的文字与思想,读他写过的著述和做出的封面。

  后来,读俞晓群的《前辈》,张元济、王云五、陈翰伯、陈原等名家做出版的精神、思想和行为,使我歆慕、钦敬和进一步熟悉。这些出版前辈,都是值得我们去反映和表现、思考和追忆的。

  再后来,汪家明将范用做出版、忆书人和谈读书的部分文字,编成《相约在书店》,方便我们了解和理解那个瘦小老头的性格、行动、喜好、交际与生活。我们似可将其纳入自述的范畴。我想,当时已辞世一年有余的范用,在天堂许是慰藉和感叹,感叹他坚守出版、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做法、选择与经验,对于接近电子出版物时代的我们,仍有不少引导、劝诫、惊醒和裨益。

  

  

  范用生于小商人家庭,逢慈父早逝、日寇侵华,不得不在初中辍学。经所投奔的舅公介绍,他被黄洛峰接受,进入读书生活出版社做练习生跑印刷厂。原想求得一谋生度日的差事,而其自小喜欢读书、读杂志的习惯,激发他认真而艰难地成为了革命出版人士。

  他年纪轻轻,经理出版社分社,后辗转任职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中央出版总署出版局、新华书店总管理处等单位,1959年起先后担纲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将邹韬奋的出版精神和思想,一步步地发扬光大,带领三联书店至今日已成中国出版界的翘楚,推动《读书》和《三联生活周刊》竖起中国文化界的两面旗帜。

  也许不是家难国仇的逼迫,范用不会提前进入书业磨炼;然国仇家难的存在,却使他快速成长和成熟,成为被压以重担而不负众望的好手。

  他小小年纪,不爱在自家店里听算盘声、讨价声,讨厌姑娘们买双洋袜时的尖声尖气,却不时跑进对门的小印刷铺,看那神奇的印刷机,将一张张白纸吃进去,吐出一张张满是文字的书页。印刷工不许他上圆盘上调弄油墨,他就买来水彩颜料大调特调,到处涂鸦;排字工厌烦拣不完的机械工作,他却捡起地上的铅字、花边,视为乐趣。

  他读茅盾小说《少年印刷工》,就梦想着去做印刷徒工。

  

  印刷徒工没做成,他最后成了出版家。

  他用一生去为书籍奔波忙碌。他忘不了在学校里办《大家看》油印报,忘不了书店里与其方便的大哥哥,忘不了在国统区给延安毛主席买书的艰险和欢欣,忘不了漫画家叶浅予、华君武、方成、韩羽们不定期地赠书赠画,当然,更忘不了出版《傅雷家书》的前前后后。

  特殊历史时期,被划为“右派”的傅雷偷得机会和身在海外的儿子傅聪经常通信,谈艺术、文学、思想、生活琐事和青年人的理想,谈“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范用为了将书信结集成书,介绍给广大读者,让天下父母子女去感知亲情真爱的艰难和激烈,四处奔走,上下争取,力排众阻,终于使之于1983年面世,一再重印。这部发行量超百万的长销书,之所以畅销,包含了范用作为出版家的胆识和正义、清醒和坚定。

  范用为书籍的一生中,同许多前辈真诚交往,为不少新人认真服务,和他们成了莫逆,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尊重、友好和敬意。

  李一氓请他作为回忆录的第一读者,田家英常请他至中南海办公室看私人藏书,胡愈之将他列为出版界优秀代表推荐给毛泽东,巴金对他设计的《随想录》封面甚为满意……

  他那三联书店“520”办公室,成了文化宿贤们相逢的据点:卞之琳去东四邮局寄信,偷空来这里抽支烟;袁水拍“文革”时靠边站,有时来坐坐;启功不惧年高而吃力登高,送来一书一画;丁聪在家里迫于夫人下达的节食瘦身计划,只好来这里,寻找他一起把东四一带的小馆子几乎吃遍。

  范用对书近乎痴迷,爱出好书,喜动手操作,当编辑,做装帧,顶着压力编关于蒋介石的全集、传记,评卞之琳、叶灵凤、钟芳玲、吴兴文的新书,把淘书友们买书余兴编成好玩、耐读的琐记。

  我喜欢他坚持且在三联倡导的装帧风格:简约而凝重,精致而大气,淡雅而迷人。

  他自称“叶雨”,但设计的书衣却不业余,让素颜的书影成为了一种简单和美丽,积聚了一份魅力与传奇。

  无论是书影、扉页,还是目录页、正文版式,大多是新颖独特的创意,简洁明快的画面,深刻丰富的内涵,似乎过于简单没有多少技巧,却如同一股清新之风,舒服人眼,惬意人心。

  范用的成熟和成功,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与内心深处,而他穷尽一生走在书之旅途中的文字、精神、思想与情趣,能否长久地影响新时期的出版人、编辑者、传播者、创作者和阅读者呢?

  这需要我们去思考、追索和传承,就像传递《相约在书店》里的风景一样,坦诚,清醒,开阔。这些,只是范用在人生泥土上,留下的文化脚印;而我们的泥土上,是否也存在另一行脚印?

  

  2015年9月,三联书店出版一本《存牍辑览》,作者署名“范用编”。是时,距范用2010年9月14日病逝,正好5年。

  出版者说:“本书由著名出版家范用先生生前编订,所选胡愈之、叶圣陶、巴金、夏衍、萧乾、唐弢、黄裳、陈白尘、黄永玉、董桥等数十人的数百封信件,均与书有关,时间跨度达50余年,涉及一些重要出版物如《傅雷家书》、《读书》杂志、《随想录》、《懒寻旧梦录》、《干校六记》等编辑出版背后的故事,还雪泥鸿爪般呈现出通信人对学问和社会的真知灼见。”

  虽然范用西归道山5年,但读者还是记得他,记得他那人性光芒显耀的三联风格,记得他曾策划出版了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和《傅雷家书》……当然,也会记得他当年出版《随想录》时,一字未删,被巴金称为“是你们用辉煌的灯把我这部多灾多难的小著引进‘文明’书市”。

  “相交无他事,唯有书与文。”《存牍辑览》这部作者们专门写给范用的书信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书信集,过去很少,将来恐怕也不会再有了。”

  这是一部关于编者和作者之间信任与感觉的出版史,也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出版和中国出版现代化的文化史,更是一部印证范用是著名的“三多先生”(书多、酒多、朋友多)的知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