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听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

东方美学再拓视听新体验

作者:刘嘉琪 万钊廷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4-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不竭原动力。近年来,网络视听成为推动文艺繁荣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方面结下累累硕果,正在成为行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和践行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近日,在由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组委会主办、爱奇艺承办的网络视听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论坛上,针对戏剧、综艺、纪录片、动漫等四大板块,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种实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各位代表交流热情不减。

  激发创意灵感,共话网络视听赋能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网络视听创作的不竭宝库,五千年华夏史源远流长,只有植根这片文化沃土,推动内容创作供给侧改革,呈现出扎根在国人文化基因深处的理念与气度,才能创造出有底蕴、有思想、有内涵的文艺作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杨铮表示,要加强内容创新,铸造文艺精品的孵化器,用文化底蕴涵养影视文艺的内容生态,以国风美学触及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如古装剧《莲花楼》在传统叙事中融入了家国大义;文化节目《登场了!北京中轴线》借助时空列车实现古今对话;动画片《云中居三子》秉持传统中国艺术的写意画特征且大量采用民乐,打造了国风IP的经典之作。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则认为,在创作过程中,对重点作品的全流程指导和服务保障也非常重要。今年以来,北京局已持续加大对网络视听作品的扶持力度,放大基金的撬动作用,加之此前发布的《北京大视听人才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助力打造以“名家、领军、青创”为体系的“京琅琊”人才工作品牌。

  守正创新是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网络视听作品要通过创意、科技相结合,内容、形式相融合等,以先进的视听技术推动时尚化的表达,让有历史厚重感的传统文化展现出符合时代审美的新面貌。王杰群强调,要在继承传统、学习经典的基础上,探索创造新的规律、新的模式,善于“破圈”跨界,用好用活AIGC、元宇宙等新技术、新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对此,爱奇艺总编辑、副总裁王兆楠介绍说,近年来,爱奇艺的虚拟制作技术不断成熟,通过把数字场景投影到LED屏幕上,再借助虚幻引擎实时工具,实现所拍即所得,大大提升了画面质感和生产效率,在《云之羽》和《狐妖小红娘》之后,爱奇艺即将推出的作品《大闹归零》对虚拟制作技术的运用更加娴熟。

  网络视听行业应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这就需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呈现中国理论、中国智慧,促进文明互鉴、文明共享,用视听这个世界通用语言讲好中国故事。针对爱奇艺在这方面的创新实践,王兆楠举例道,比如原创动画片《无敌陆战队》选用了东西方接受度都很高的“鹿”为主要形象,并将五行元素融入人物形象和性格设计,且将被国外视为危险元素的“火”改成“光”,实现了国际标准和中国元素的融合;电视剧《宁安如梦》基于中国古典文化勾画东方美感,在动人故事与唯美景致中传递中国哲学和中国理念等。

  聚焦四大板块,深耕精品内容创新创作

  在深度对话中,与会者的话题也从实操性较强的戏剧、综艺、纪录片、动漫等四大内容展开。

  在戏剧方面,针对传统文化有关作品在题材内涵和表现形式上的创新亮点,爱奇艺副总裁,芝麻荚工作室、黑加仑工作室负责人钮继新以《旧风尘起》为例展开交流,认为古装剧对现实的映射能够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即便梦回繁荣的大宋,人们一样能够在剧中感受到“京漂”“创业”等现实体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绍刚提及《人世间》时,强调了哲学在传统文化题材作品中的重要意义,该剧于家庭伦理中饱含哲学思想,包括小人物在大时代面前的努力和奋斗,既有传统的精神,同时也具有现实意义。

  对于剧作如何兼顾传统文化的表达及新时代精神的展现,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著名编剧张巍表示,剧作中的人物需要在所处时代境遇中,形成同现代人共通的价值观念,从而保持精神上的链接和交流。张绍刚进一步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遍在性”,即传统文化存在生活的各处,要在剧集创作过程中通过角度的选取,寻找古今文化之美的“共振频率”,从而形成共通的审美。钮继新也认为,要提升创作过程中的文化浓度,不断把握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从而让受众感觉既遥远又相通,找到剧集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在综艺方面,现如今的综艺节目也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吸引年轻受众关注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爱奇艺副总裁姜滨提到,爱奇艺近年来推出了《登场了!北京中轴线》《种地吧》《你好,星期六》等广受好评的综艺节目。他认为,综艺节目要从“人”的角度去关注传统文化,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阐述有深度的故事,从而进一步寻找到契合传统、契合民族、契合世界的文化精髓。

  张绍刚也提到,《种地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提供了较好的情绪价值——真善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的与人为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都能够从节目中有效体现出来。

  在纪录片方面,作为非虚构的影像艺术,纪录片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四川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导演王剑分析说,一方面,真实是纪录片的第一生命力,它可以让创作者和受众之间建立信任感,有助于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地表达。另一方面,纪录片拥有独特的纪实美学和人文底色,可以让文化变得更加鲜活生动,有血有肉,这样有助于受众理解和接受。同时,历史文化类纪录片本身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它终将成为宝贵的影像资料留给后世。

  如何在新时代拍出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故事的纪录片?与会者也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体会。芒果超媒常务副总编辑、首席文化官,芒果TV常务副总编辑周山结合制作《中国》的经历谈道,做纪录片要有求变求新的态度,不能停止学习,只有读懂了当今时代的价值,才可能去传达更有文化特点的内容,才可能与年轻人共鸣共情。

  在动漫方面,近年来,国潮动漫、文创大量“出圈”,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动漫中传承传播的可能。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慧谈道,传统文化作品在进行现代化表达的过程中,要具备的不仅是娱乐层面的价值,更要具备时代性和感染力,要结合当下社会需求进行文化创新和改造。爱奇艺一二工作室总经理、《紫禁·御喵房》总制片人郝博谈道,秉持文化理念和文化自信,是认知中华文化核心内容的关键,更是创作动漫的核心精神。动漫同样要尊重历史,在制作《紫禁·御喵房》的过程中,不仅参考了众多文献,更运用许多科技手段,尽可能实现历史还原。

  故宫动漫作为一种媒介形式,扎根故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了现代性与国际化的传播。张慧谈道,动漫改变了故宫文化以藏品为中心的叙事理念,希望能够通过情节与角色设计,让更多的人了解故宫,爱上传统文化。谈及动漫在文化创新传承中的优势,郝博援引齐白石先生的“太似则媚俗,不似为欺世,贵在似与不似之间方为上品”强调,动漫在比喻、夸张、拟人等更具张力的手法上具备独特优势,因此,动漫能够借此和传统的戏剧、综艺、纪录片互促互补,实现更加立体的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