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母亲河的赞歌

作者:马国仓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3-29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是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和平长江》(长江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是一曲母亲河的赞歌,图书以宏大的叙事,全景立体展现了长江的美丽与魅力。该书是作者用脚写出来的,也是用心用情写出来的。

  阅读这部大书,有三点突出感触——

  写别人写过的长江,这是一次高难度的写作。长江作为一条古老的河,古往今来,很多人写过长江,题材涉及长江的方方面面。近年来,随着水文化、生态文明、博物考古等题材受到市场的青睐和读者的关注,作为我国第一大河的长江,自然成为创作和出版重点关注的对象,一大批关于长江的出版物纷纷面世。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和平长江》的写作具有很大难度。不能嚼别人嚼过的馍,写别人无数次写过的长江,无论写什么、怎么写,这都是一道难度很大的考试题,但徐春林以他的勤奋和能力交上了《和平长江》这份优秀答卷。

  写别人没有写过的长江,这是一次有特色的写作。正因为写长江不易,《和平长江》作为众多长江作品中的一部,它主题鲜明、特色鲜明,而不是重复别人的,翻书阅读的感觉,就像是一部摄像镜头缓缓摇过,时而纵深切换,时而蒙太奇闪现,于是,关于长江,一切尽在眼底,一切尽入心中。作者以全新的、宏大的视野、独特的视角,把长江这条母亲河放在历史和时代的背景下,情感交织,娓娓道来。

  人与自然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文明与文化的关系……在作者平实生动的叙事中,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让长江母亲河从读者心中缓缓流过。套用当下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写长江,就不能只是写长江”,因此,《和平长江》的写作是独特的,写出了作者心中的新长江,也给读者以全新的阅读体验。

  写“写不尽”的长江,这是一次有新意的写作。长江用其无尽的资源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生活于斯、繁衍于斯,创造了灿烂文明,滚滚历史潮流赋予长江两岸讲不完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江是自然的宝库,也是人文的宝库,更是创造和出版的宝库,长江题材值得不断发掘、反复书写。

  对作者和出版社而言,创作出版《和平长江》仅仅是在“写不尽”的长江题材上迈出了全新一步,衷心希望徐春林作为水利领域的知名作家,能以《和平长江》为新的起点,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学识和见识,在长江题材上勤于耕耘,常写常新,不断有新的成果。

  祝愿长江出版社和江西教育出版社,特别是专门出版长江题材图书的长江出版社能在长江这个宝库中继续开拓探寻,通过为读者奉献更多优秀长江出版物,唱响长江母亲河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