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少年大禹 开启“山海传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3-20

“这才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动画片”“一定要去看这么有意义的动画片”“这样的故事非常适合带着孩子一起看啊”“我们国漫真的是越来越棒让人期待”……3月1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CCTV-1)策划推出的52集大型上古神话史诗动画片《山海传奇》开播伊始,便受到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关注,并持续收获好评。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动画片《山海传奇》总共四季,每季13集。动画片取材于《山海经》《史记》《越绝书》《后汉书》等神话传说及历史典籍,选取大禹为主角,讲述少年英雄的成长故事,呈现中华民族先民执着的探索精神。并且,用浪漫主义手法,讲述大禹从少年英雄初长成到成为“斗洪水、划九州”的一代传奇人物。值得一提的是,该片采用国风美术风格再现了《山海经》中记载的瑰丽世界。
再现小小少年成长历程
“口耳固多伪,识真要在心”,苏轼读《山海经》后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上古奇书《山海经》包含了历史、地理、文化等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时期的地理志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中国神话之渊府。动画片《山海传奇》在创作之初便根据《山海经》中记载的“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制作了地图,并梳理了十八卷中的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等生灵,建立了人物谱系图。在其中选取了“禹别九州,任土作贡”的主流说法,从少年禹的故事到大禹治水完成,划定九州的成长线索贯穿整部动画片,融合《山海经》中记载的环境、生灵、神话等元素作为创作素材。可以说,这些都为剧本故事提供了有据可考、有文可依的创作资料。
正在播出的第一季讲述上古英雄大禹的少年故事,以禹的身世作为故事主线。失去父母的禹被羽渊大神烛龙收养,水神共工的到来打破平静,少年禹告别羽渊,踏上追寻家园的山海之旅。
禹在羽渊成长出自《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的传说。羽渊是一个“日照无有及”的神秘之地,禹的身世就从这里开始。刑天、窃脂、食铁兽、梼杌等《山海经》中的上古神灵悉数登场,少年禹在烛龙的养育和教导下,接受历练,开始探寻“我是谁”这个人生课题。直到水神共工的到来,禹被迫离开羽渊,和小食铁兽一起奔赴陌生而新鲜的五方世界。一路上,他不畏艰险一往无前,为的是寻找一个叫“有崇”的地方,因为那里是他父亲的家,也是他的归宿。
禹在五方世界的“寻乡之路”是一场奇妙的山海之旅,他途经《山海经》中记载的一目国、君子国,结识夸父族,勇闯阳河关。
“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禹牢记烛龙嘱托,在山海中成长。每到一个地方,禹都会有一番全新的经历,结识新的伙伴,收获新的成长。旅途中经历的点点滴滴,也使禹从初入五方世界的小小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韧、温暖善良、不惧挑战、勇于担当的少年英雄。
皮影戏创新牵手现代动画
经常接触审美意味强的动画作品,有助于提升孩子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皮影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块幕布,一个戏台,几个做工精致的皮影人物,在百转千回的唱腔中透露着别样韵致。穿越两千年,皮影戏牵手现代动画,开启山海有灵的神奇之旅,也渲染出中国神话的永恒魅力。
其实,自3月12日起,CCTV-1《第一动画乐园》栏目就已开始播出动画片《山海传奇》番外篇《山海精奇》。这一与《山海传奇》正片同步制作的皮影动画短片,用中华传统文化视觉风格再现了《山海经》中40种生灵,复原了山海有灵的神奇上古时代。短片取材于上古奇书《山海经》,将皮影等传统艺术元素巧妙融入数字动画制作,兼具国风美学价值、动画趣味性和知识性,同时,也将中国神话中勇敢进取、不懈奋斗的精神渗透其中。
记者从主创方面了解到,《山海精奇》邀请北京大学神话学专家陈连山教授参与文本创作,将《山海经》中的文字描述准确转化为浅显易懂、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的故事化语言,结合皮影视觉,生动讲述上古神话《山海经》中烛龙、刑天、猛豹等生灵的故事。其中的角色造型设计更是结合各种生灵的特有属性,经过儿童化的设计处理,将《山海经》中有着“虚诞夸张、奇奇怪怪的面孔和身躯”的生灵变得更好玩、更有亲和力。
与此同时,《山海精奇》还尝试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与国际化音乐元素巧妙融合,也让观众在感受“中国风+国际化”的探索中,领略了创新性的视听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