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新知·读书报国”北京报国寺古旧书市常态化开展
不见不散,古旧书嵌入市民文化生活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3-18
3月16日,“旧书新知·读书报国”北京报国寺古旧书市吸引众多读者。 本报记者 商小舟 摄
“这是我30年前偶然淘到的宝贝”“来这一趟有进有出,我们家的书就这么循环起来了”……3月16日一早,不少爱书人、书迷聚集到了北京报国寺的院落中,感受着古旧书市每周一会的热闹。
这已是“旧书新知·读书报国”北京报国寺古旧书市自3月初开张以来举办的第三场,从一开始的30家参展商,发展到现在的60余家参展商、200余个展位,古旧书专区、非遗文创区、互动体验三大板块容纳着图书售卖、以书换物、戏剧表演、艺术展览等多元形式,吸引更多出版单位与文化群体参与。这一书市将于每周末固定举办,持续到今年10月。
值得关注的是,古旧书市特别邀请广大市民到现场展示、售卖、交换自己的图书。这样的书市不再仅仅是出版社与书店的主场,更成为市民直接参与古旧书流通的平台。越来越多的声音印证着,从文物流通到文化传承,古旧书活化与价值再现的关键始终在于人的在场。
重拾儿时记忆
“那个年代书是我们最宝贝的东西了,几乎家家都有连环画,到今天也都保存得很好。”有着多年卖书经验的许女士,在自己的摊位上展示着《三毛流浪记》《凡尔纳科幻故事》《射雕英雄传》等200余种连环画,“以前我经常在街头卖,有了这个活动,我就可以经常过来了。”记者在书市入口处的全民晒书专区看到,多个摊位都有连环画在售卖。
“精美的图画配上精练的文字,连环画能够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一篇名著的内容。”布衣连环画书店店长王旭文本身就是连环画的爱好者,来书市卖书的同时也为到场的读者提供图书交换服务。在王旭文看来,“连环画出现在古旧书市场,突显文化的传承。连环画留存着很多名家手工绘制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古旧书市场这一平台,让更多的孩子愿意去看连环画,不让连环画的身影淡去。”
此外,报国寺还与北京荣唐连环画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寻找父辈儿时记忆——连环画精品展”,展示着《山乡巨变》《鸡毛信》《西厢记》等作品。除了翻阅经典连环画,读者还可以在现场体验古籍书页修复、非遗木板水拓等传统技艺。“通过此次活动,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连环画文化的魅力,深挖连环画的红色精神和艺术成就,推动连环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北京荣唐连环画博物馆馆长李伟说。
带动民众参与
“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图书,有它承载的时代印记和不同的解读,经过岁月筛选,古旧书具有了某种文化标识。”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杜宇琛表示,古旧书市场的活力,要靠民众的参与来激发,“读者在网上找不到的书,可能会在我们换购的区域遇到,这是古旧书市场的魅力所在”。
“如果不是有这个平台,我这些东西可能就在家放着了。”在全民晒书专区,从河北坐高铁来晒书的温先生已经连续参加了3场古旧书市,带来了多年前偶然所得的嘉庆丙寅年版《红楼梦》等珍贵版本图书、画卷,不张扬也不吆喝,静静等待着喜欢它们的有缘人。“这个活动能让大家看到各种类型的书,每个人收藏的书都很有个人特色,比如有的人收藏连环画,有的人喜欢古文献,对爱书人来说都有意思。”
“快来看看我的书!有人买我的书吗?”相较之下,活跃在儿童图书交流区的孩子们颇为引人注目。“这两本不能带走,只能现场看。”上幼儿园大班的摊主小张指着《奇奇怪怪的虫虫》《许许多多的职业》两本书说,这是他很珍爱的图书,但是又很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第一次来到古旧书市,他有着使不完的劲儿,一旁的妈妈李女士看着活跃的孩子也感到很欣慰,“带孩子来这里就是想感受文化氛围,结交一些同样爱读书的孩子。孩子能够在兴趣里感受书香、锻炼胆量,是挺好的一件事”。
“本来上次三点半就想带他走了,但是孩子一直在和这里的其他小朋友聊天换书,不愿走呢!”六年级小摊主谢震烨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最大的快乐是周末来报国寺练旧书摊。“我读过的图书,可以给低年级的小朋友循环再利用,不仅我能获得知识,也可以让他们获得知识,这让我觉得很快乐。”谢震烨分享自己的心得。
融入现代生活
书香文创、围炉煮茶、鲜花景观拍照、投壶套圈……书市上这些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娱体验,让到场的人们直呼有趣。3月16日上午,现场正在上演的亲子沉浸体验活动《凤凰于飞》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参与。
“作为一个常态化的书市,我们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丰富。”杜宇琛介绍,书市还将依托报国寺文化地标的功能,根据时节设计不同的主题,让读者在古色古香的报国寺内尽情享受淘书、晒书、赏花、品茶等多重文化生活体验。
“三本书就可以换一束花。”以书换花、以书换咖是书市为促进图书循环设计的环节,吸引了很多读者询问和围观。“如果总是让参展商长期免费提供换书服务,那不是一种可持续的方式。为此我们建立了良性的机制,就是我们来收书,读者可以凭兑换券去兑换鲜花、咖啡。读者换购的书,可以跟别人再进行交换或售卖出去,这样就让现场有了图书流动的可能性。同时书市也制定了详细的收书标准,对图书的内容与质量做到严格把关。”杜宇琛向记者阐释道。
常态化的书市致力于读者习惯的培养与市场的培育,但要吸引更多的读者进场,还要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同时维持新鲜感。对此,杜宇琛表示,书市主办方将更多地倾听读者意见,尽可能提供满足不同读者需要的图书。“比如市民问是否可以有中医养生的书籍供选择,第一次我们是没有中医的,听到读者的反馈后我们第二次就增加了中医药板块的书籍,未来书市也将不断丰富完善。”
“市场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看到,书市的人流量第一周4000多人,第二周6000多人,书市得到认可,反映出老百姓对古旧书市是有需求的。”杜宇琛表示,今后,北京市西城区还将通过在全区打造线下旧书流通平台、常态化旧书展销平台、百姓旧书分享平台等,推动旧书市场繁荣有序发展,让有价值的旧书重新流通,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