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角度看待世界

作者:李柏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3-08


  对孩子而言,诗歌意味着什么呢?

  瑶瑶说,诗歌是伙伴,不论看到什么,她都想用诗歌记录下来。因为有了这个伙伴,她爱上了很多——长在路边不停摇曳的小花、天边变幻莫测的云霞、口是心非的妈妈……还有许多在世界不同角落却都熠熠生辉的人和事。

  小春说,诗歌是窗户。他总是容易心烦,发脾气就想把东西丢得到处都是,弄成一片狼藉才能变得安静。但后来,他选择用写一首诗的方式舒缓自己,打开这扇窗户,窗外的风景会抚慰他。

  孩子们对诗的认识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多了这样一个朋友,一个一直陪伴他们的朋友。“我是一棵树/只有叶子陪我/到了秋天/连叶子也陪不了我了。”这个孩子的孤独溢出纸面,但当他注意到同样孤独的一棵小树时,他们之间是否已经产生了温情的共鸣?是否在某种程度上也给彼此带来了一种陪伴?

  “云朵在修剪自己的头发/碎发一点一点/落在人间/变成了一场大雪。”“夏天的绿/也没有比春天的差嘛。”

  以诗意的角度看待世界和生活,孩子们的敏感、害怕也得到了抚慰,他们开始变得温柔——“我在偷偷长大/但我却不想/奶奶再偷偷长大了”“长大并不是我度过多少时间/而是我成了家人的依靠”“家门口的邮筒饿了太久/所以我每天都喂他一封信”……渐渐地,胆小的孩子牵起了伙伴的手,敏感的孩子走进了人群,笑容变得越来越灿烂……

  孩子天然是真、善、美的,或许时间会逐渐磨去心灵对美好的敏锐感知,但每一个长大的孩子,心底都珍藏着、向往着那些至纯的真诚、善良和美好。当已成年的我们读到乡村孩子笔下的诗篇,是否曾有一瞬间被触动?

  或许是因为天真烂漫的想象——“世界被白白的雪/抱在怀里/轻轻地摇啊摇”;或许是因为童言无忌的幽默——“我的书包是个懒虫/每次都要我背着他上学”;或许是因为离别父母的难过——“疼的时候能忍住/累的时候能忍住/只有爸爸妈妈要外出打工/坐在车上向我挥手的时候/眼泪/忍不住”;又或许是因为我们感同身受的疼痛——“小羊妈妈叫她的孩子吃饭/小狗妈妈喊她的孩子起床/松鼠妈妈陪她的孩子爬树/而我的妈妈/却再也见不到她的妈妈了”。

  ……

  某一天,我收到了一封陌生的来信,写信人说,他在报纸上读到了孩子们的诗歌和故事,其中的一首小诗将冬天视作梅花的心上人,让他想起了他的童年。他也有同样的愿望——如果那时,爸爸妈妈也像冬天和梅花一样,不分开就好了。跨越时空,有过同样际遇的心灵,是可以彼此共鸣和安慰的。

  长大的我们已经为生活、为梦想奔波了太久,偶尔怀念起孩童的纯真和朴实。孩子们的诗歌里保存着对生活的感受和热爱,那份纯粹与真挚,比精巧的结构和韵律,更为宝贵。

  读到这里的你,不妨也拿起笔,写写诗吧。

  祝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生活中的诗人。

  《田野诗班》

  田野诗班 著

  李柏霖 编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4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