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海牛”号》研讨会在京举行
聚焦深海钻探,讲好科技自强故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3-06
本报讯 (记者杨雅莲)长篇报告文学《“海牛”号》研讨会日前在京举办。作品以海底岩芯取样钻机“海牛”号首席科学家、“时代楷模”万步炎的科研经历和心路历程为主线,讲述“海牛”号科研团队不断创新、攻坚克难,实现技术超越背后的动人故事。
《“海牛”号》是苗族作家张雪云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入选湖南省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作品全方位、立体展现中国深海钻探的飞跃式发展,展现以万步炎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风采。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吴义勤说,《“海牛”号》以百科全书式的方式揭示我国海洋钻探技术发展的艰辛历程,生动刻画“海牛”号研发带头人万步炎的立体形象,成功塑造了一支科研团队,彰显其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湖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胡革平说,湖南少数民族作家队伍是文学湘军的重要力量,少数民族文学也是湖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牛”号》是张雪云为国之重器立传、为“时代楷模”立传、为时代精神立传的用心之作。
湖南人民出版社社长贺正举表示,《“海牛”号》是经万步炎授权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深刻反映了文学界和出版界共同牢记“国之大者”,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以优秀文学“答卷”回答时代“问卷”的初心与使命。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海牛”号》以人民立场彰显文学力量,“身入”“心入”“情入”,把凸显精神引领、价值引导、审美启迪、凝聚力量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品写出了科研工作者的严谨与专业、质朴与善良、热情与孤独、辛酸与幸福,中国科研人的精神由此也得到最真实的反映和最生动的诠释。
在采写过程中,张雪云多次落泪,深感科研工作者背后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她希望该书能在年轻人中引起共鸣,希望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海牛”号科研人独特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面向未来,攀登科技高峰,向深海挺进,“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自信与豪迈。
研讨会由鲁迅文学院、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人民出版社联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