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传承科学家精神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3-01
新年伊始,我拜读了《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著名科学家的实践与思考》(人民出版社)一书。该书汇集了我国部分著名科学家关于科学家精神的自述、讲演、书信、报告等原创性文章40余篇。作者包括诺贝尔奖等重大科技奖项获得者,“人民科学家”“共和国勋章”“时代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国家级荣誉获得者,以及新中国主要学科的奠基人、领军人,德高望重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他们是我国科技事业的中流砥柱。
全书共分为爱国篇、创新篇、求实篇、奉献篇、协同篇、育人篇等6个部分。该书的开篇是数学家华罗庚1950年2月在回国途中写的《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全篇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之情、炽热的报国之心,华罗庚向全体留美学生发出热切的呼唤:“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语重心长,震撼心灵。系统工程学家钱学森1955年冲破重重阻挠由美国回到祖国,该书选入了他在1956年2月和9月写给郭永怀的两封信。信中钱学森深情呼唤当时即将回国的力学家郭永怀:“快来,快来!”“我们是拼命欢迎的。”朴实而又真挚的情感跃然纸上。今天,当我读到华罗庚、钱学森的这几封信时,禁不住热泪盈眶。
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地质学家杨钟健、水利专家严恺满怀深情地表达了他们的爱党、报国之情;“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于敏、黄纬禄、屠守锷、杨嘉墀、陈能宽等著名科学家回顾了他们肩负特殊使命,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献身“两弹一星”事业的非凡历程;吴文俊、黄昆、邹承鲁、王选、王大珩、师昌绪、曾庆存等著名科学家从不同角度深刻阐述了他们的治学理念、科研方法以及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严济慈、贝时璋、应崇福3位著名科学家回顾了他们走上科学道路并为之奋斗的历程;钱三强回忆了在居里实验室工作的难忘岁月;周光召、李惕碚、叶笃正追忆了他们心中前辈科学家的精神风范和科学品格。
本书41篇文章的作者都是我崇敬和景仰的著名科学家,最年长的竺可桢先生生于1890年,最年轻的南仁东、叶培建先生生于1945年。从年龄上看,他们都是老一辈科学家;从他们的卓越贡献上看,他们都是国家栋梁;从他们的精神品格上看,他们都是科学家中的楷模。这41位著名科学家作者中有32位已经离世,我们后辈深切地缅怀他们,本书选编的这些文章是这些已故著名科学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书中的每一位科学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科学历程和科学成就,但是他们都共同拥有深深的爱国情怀、拳拳的报国之心和坚忍不拔的科学追求。他们的实践和思考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光荣传统,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对于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