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短剧春节档话题播放量超28.3亿,是去年同期5倍多——
精品短剧:“小体量”逐渐走出“大格局”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2-28
还记得去年春节期间,抖音短剧播放量超过150亿,这让人们意识到,短剧正成为用户春节档的内容选择之一;而来到今年,抖音正式推出短剧春节档,既包含《超越吧!阿娟》《大过年的,别过了》《隐蔽的世界之秋蝉》《变相游戏》等影视IP衍生的精品短剧,又涵盖《逃出大英博物馆》团队的龙年新作《小年兽与捉妖师》等一系列充满烟火气的内容。数据显示,抖音短剧春节档话题播放量超28.3亿,是2023年同期的5倍多。由此不难看出,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短剧正成为电影、长剧之外又一内容消费新选项。
看短剧成为“新年俗”
今年,短剧成了春节期间的“新年俗”。一系列贴合现实、折射社会生活的短剧,提供了走亲访友的聊天话题,同时,短剧便于线上互动分享的特性,也迅速拉近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作为抖音与芒果TV合作的首部上星短剧,聚焦当代老年群体、展现中国大妈们在数字化社会中“弄潮”爆笑故事的《大妈的世界·贺岁篇》为春节档受众提供了一部可以陪伴老人一起追的剧。其于2月8日在抖音、芒果TV同步播出,2月13日(正月初四)在湖南卫视播出,在短剧精品化转型的当下,“短剧上星”或是未来播出的新模式。
抖音短剧春节档今年再迎力作,2023年爆款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原班人马打造的精品短剧《小年兽与捉妖师》自2月5日首发以来,好评不断,抖音播放量破1.3亿,也让人们看到民俗短剧的与时俱进。作为一部春节档作品,该剧以中国传统民俗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奇妙的冒险之旅。围绕“家”和“团圆”两个主题,剧本故事打磨得更加完整,制作也更专业化。其中不仅有小年兽和捉妖师的可爱互动,还有真诚、善良和欢乐的情绪传递,更展现了中国人无法割舍的故土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该制作团队巧妙地将故事引导到一个有意设置的冲突点,切中了现实中许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的心理,可以说,是传统民俗和当代文化、奇幻题材和现实主题的和谐融合。而在民俗故事讲述的创新上,制作团队将大众耳熟能详的“年”的来历,在内核不变的基础上,巧妙地包装成了一个全新而又扣人心弦的故事。即便对“年”很熟悉的受众,也会忍不住被故事的悬念感吸引,一集集追下去。同时,该剧在民俗形象和文化的呈现方式上也让人眼前一亮。年兽年小宝不是长相可怕的野兽,而是懵懂青涩的小女孩,这一形象设定从《年兽》兔年版延续到了今年,符合当下年轻人喜欢的“萌系”视觉形象。从目前的受众反馈以及播放成绩来看,这部精品短剧不只承载了过年的欢喜,而且还将美好延续,为受众带去高品质的视听享受与文化盛宴。
作为首批“试水”短剧的媒体之一,四川广播电视台旗下四川观察为满足用户对高品质原创内容的需求,联合抖音推出2024抖音短剧春节档作品“子曰”系列精品短剧,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社会背景,每集围绕一句反映孔子思想理念的“子曰”,讲述一个温情故事。其中,《拜师》是一个外国青年到中国拜师学艺,习得川剧“唱、念、做、打”的故事,表达了“君子和而不同”的理念;《外公的高考》讲述了七旬外公为弥补遗憾,决心备战高考,幽默地诠释了“学而不已,阖棺乃止”的意义;《吟游诗人》的主人公作为外卖骑手仍笔耕不辍,在奔波和忙碌中不断靠近心中的文学梦想,正如孔子说过的“不学《诗》,无以言”。
看过“子曰”系列剧的受众可以发现,其中人物无论经历了多少起伏,始终怀有对生活的诗意,这些小人物的温暖“乐”活,展现了中国人的美好生活,也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价值。该剧通过对普通人的现实刻画,完成对国学经典深入浅出的具象化解读,实现着“曲高”也能“和众”的传播效果。
随着越来越多优质产能的加入,短剧“小体量”逐渐走出“大格局”。内容精品化趋势,不仅服务于讲好中国故事,也在撬动文化传播的新模式。
精品内容正赢得尊重
春节是中国人走亲访友、阖家团圆的特殊节点,公共假期也带来了更多内容消费的时间。同时,短剧日益丰富的题材、快速迭代的生产和播出方式,能够更好地捕捉当下的群体期待,折射当下的社会关注。可以说,短剧既为受众提供了情绪价值,又以充满真实感和烟火气的故事,让每个个体都得到尊重和理解。在春节看短剧,既是热络全家人的方式,又丰盈着每个人的情绪。
抖音平台方面反馈,对于短剧从业者而言,相比于开发周期至少两三年、票房收益由一个月左右上映时间决定的长电影,短剧能让影视IP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基于短视频直接面对用户去做内容,高频与用户连接和互动,能够更好帮助孵化和运营IP。并且,直面用户的高频共创无疑也让从业者可以更好地积累粉丝,有机会建立自己的“厂牌”,探索更多创新内容。
抖音短剧负责人王晨表示,好内容离不开平台、影视公司、媒体机构、MCN机构、个人创作者等各方的参与,“短剧的精彩,立足于好立意和好故事,全行业、多视角的伙伴能不断为内容创作注入新活力”。
《隐蔽的世界之秋蝉》监制刘开珞也坦言,新事物的出现一开始必会经历野蛮生长的阶段,随着市场越来越规范,入场的专业团队越来越多,短剧的刻板印象也会被改变。“随着短剧商业模式越来越成熟,我相信,有一天短剧的精良程度,可以媲美任何一种传统内容形态。”
随着短剧的热度不减,越来越多专业影视公司开始“下场”。《我的归途有风》制片人刘子凡对“降维打击”这几个字持有敬畏心态。她曾在媒体采访中反复提及“不要轻视短剧”。“如果你带着‘降维打击’的心态去转行的话,可能会被狠狠地打一下脸。”
当更多的专业者主动入局,意味着短剧将从题材、演绎、拍摄到后期,由骨及肉全方位精致起来,越来越多的精品短剧正在用深刻的立意和故事赢得尊重。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是,它们将走向更主流、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