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在“浙”里看见和美乡村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2-07
浙江乡村究竟有多美?是局部美还是全域美?是自然生态美还是农民生活美、农村发展美?相比于传统文字极尽努力的描述,以及图片的静态呈现,镜头语言能胜万语千言,具有不可替代的天然优势。随着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制作的系列纪录片《千万工程》在浙江卫视播出,一系列答案也一 一呈现。
该片聚焦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通过《又见江南》《万物生长》《心安吾乡》三集,全景展现20年来“千万工程”扎实推进,历史性重塑乡村生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引领乡村精彩蝶变的非凡历程,彰显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农民情结和真挚为民情怀,以非凡魄力开辟新路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
展现乡村新貌
万千乡村,万千气象。《千万工程》用唯美的镜头、人文的视角充分展现浙江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画卷,直观呈现“千万工程”带来的山乡巨变。跟随镜头,观众能俯瞰浙江乡村生态环境与整体面貌之美,感受当地乡村生态宜居、人居和谐的美好图景。
第一集《又见江南》讲述了“千万工程”回应当时浙江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历史性重塑乡村生态;第二集《万物生长》回顾了“千万工程”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下扎实基础,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实践路径;第三集《心安吾乡》则重在表现“千万工程”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逐渐回归中国人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开始成为人们“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理想去处。
湖州鲁家村、宁波滕头村、金华新光村、嘉兴青莲寺村……从浙北翠竹茂林、山青水净,到浙中田园小城、宜业宜居,再到浙东古镇悠悠、文化绵延,创作团队调研拍摄浙江省11个地市近100个乡村,以大量乡村故事润物无声地呈现深刻变化:美丽乡村从“盆景”到“风景”,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串点成线、连线成面,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阐释变革道理
从一个村到一个省,从一个“小切口”到形成“大变革”。透过《千万工程》,观众更能理解为什么“千万工程”被浙江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被专家学者誉为“在浙江经济变革、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让列车换道变轨的那个扳手,转动了乡村振兴的车轮”。
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青莲寺村村民陆建明转行的故事里,我们看到在抓紧赚钱与承受污染之间,农民个人选择并不轻松。因此,在省域范围全面推进“千万工程”,其过程自然也并非坦途。在杭州市余杭区小古城村村民“降低围墙、拆除心墙”的曲折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建墙容易拆墙难,推动老百姓观念发生转变,背后是党员干部在发挥关键作用。在溪口村村民姜鹏将家乡40万亩竹海,通过开发竹产品“把我们美丽的乡村变成了美丽的经济”的故事里,我们看到村民在“靠山吃山、因地制宜”的启发下,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小故事折射大道理,《千万工程》以小切口故事串起,让观众深刻懂得“千万工程”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并不容易,也更能理解为什么这是一项前瞻性、突破性、基础性工程。其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为启动点、破题口,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更让“两山”理念在发展实践中深入人心。
传播普适经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值得一提的是,《千万工程》并没有局限于浙江,而是通过结对帮扶、百村联盟、联合国获奖等事例折射“千万工程”经验共享、辐射全国、影响世界,强调这一省域工程具有普适性的意义。片中,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前来东吴镇学习“大学小镇”乡村振兴模式,宁波湾底村党委书记蔡国成和村委班子同四川凉山舍垮村党总支书记李比玛扎石视频通话分享发展经验,湾底村村民和千里之外的舍垮村开启了一场“共富”的双向奔赴……可以看到,全国上下掀起了学“千万工程”、干“千万工程”的热潮。
此外,片中还多次引入美国、英国、埃塞俄比亚、喀麦隆、尼日利亚、赞比亚、德国、波兰等国学者、驻华大使、政府官员、艺术家的视角,展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独特魅力。他们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中国乡村的变化,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凸显了“千万工程”的好经验、好做法所具有的全球性意义。
《千万工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现代化强国离不开现代化农业,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行业也期待更多纪录片聚焦乡村振兴伟大实践,把新时代中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广大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故事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