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深处的勃勃生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2-06
温晓俊在陕西商洛采访。 王达 摄
1月23日,距离春运启幕还有3天,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里已是人头攒动,我满怀憧憬前往“新春走基层”的目的地——陕西商洛,用笔和镜头记录春节前夕秦岭深处的乡村生活图景。
在西安求学时,我曾遥望秦岭龙脊般伟岸的身姿,总好奇白云深处的人家、大山深处的故事。此次采访,终得一见。
商洛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的定点帮扶地。山里路好走吗?村里基础设施怎么样?村民们的生活方便吗?路上,我对山居生活展开无限遐想。
驱车从西安出发,沿西商高速公路行驶1个半小时,就来到了位于秦岭南麓的商洛。走进洛南县城关街道陶岭社区,我见到中国邮政派驻陶岭社区第一书记顾岩,这个驻村只有半年多的山东后生已然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张口闭口不离“我们村儿”。
他说村里不仅街道整洁、有路灯,村民们还能吃上净化水,村里有个两层楼的卫生室,村委会的办公楼里有“红色快递驿站”和图书室,这些都是中国邮政帮助修建的。那天我采访了很多村民,他们都说这里以前很穷,现在是想吃苦都吃不上了,这里的生活一点不比城里差。
快过年了,顾岩走访得知,住在秦岭山沟沟里的70户陶岭社区居民有个新年愿望——给山沟沟里拉一条网线,能让过年回乡的年轻人和娃娃们用上网。很快,他与村两委开会商议,最终与中国联通洛南县分公司一起调研勘测,务必赶在年前给乡亲们通上网。在人口分散的大山里布设基础设施不容易,为了老百姓,他们全力以赴。
我说我要把他为村民拉网线的事情写下来,顾岩说这点小事不值一提。当看到报纸报道的那一刻,他激动万分,说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发信息告诉我,今后要争取让陶岭社区大变样,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作为记者,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价值。
在商州区板桥镇下湾村,我跟随草莓种植大户郝彦子走进他的智慧大棚,这也是中国邮政帮扶改造的。大棚里有空调机组和暖风带,还有用来监测温度、湿度的设备,郝彦子通过智能系统就能随时调整棚内环境。
他说这个大棚可帮大忙了,普通大棚要生炉火,还得烧品质上乘的煤,不然很容易把采花粉的蜜蜂冻死,还得有人经常去棚里察看,智慧大棚为他节约了20多个人力。马上要过年了,郝彦子盘算了一下,今年每个大棚能赚5万至6万元,14个大棚净赚70多万元。曾经的贫困户,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着村民们一起致富,乡亲们都说现在的日子美得很。作为一个记录者,我与他们交谈,被他们感染,为他们开心。
我始终认为,只有多到一线、多走基层,记者才能拥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广阔的生命空间,才能写出有力量的文字,做有影响力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