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捉刀代笔到AI论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25

  在“AI代写”这一话题的讨论中,争议的焦点并不落在论文质量,而在于“人的参与”上人类创作的艺术价值,远远超出那些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商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AI代写——无论AI能否写出人类创作的高度,因为缺乏人的参与,其本身也就失去了灵魂。

  谁来代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代写本身就是学术不端的体现。事实上,“代写”古已有之,旧时不乏以此为生者。在知识尚未普及的时代,找人捉刀代笔多半是出于目不识丁。大学生热衷于AI代写论文,这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讽刺——他们虽然接受了系统的高等教育,但却并没有养成独立的学术品格,以至于委身于“代写”这样古老的行当。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草案)》将人工智能代写论文行为归于学术不端,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由学位授予单位撤销学位证书。

  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识别AI代写论文,这属于技术问题。如何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让大学生坚持底线、有所敬畏,这属于学术问题。作为一种高效率工具,人工智能不仅没有原罪,而且有着星辰大海的发展空间。如何正确使用这一工具,而不是沉湎其中为物所累,不仅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学好的必修课,还检验着大学的管理理念——教书与育人,两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的努力都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1月18日 光明网 赵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