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让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19
主题:中国式现代化:为何与何为
嘉宾: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颜晓峰(左一)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任倚步(左二)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韩淑慧(右二)
致辞:学习出版社副总编辑 刘向军
主持:《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范燕莹
近年来,学习出版社时刻关注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发展,与天津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专题策划、精心打造了“解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系列”图书。该系列图书旨在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道理哲理学理,使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目前,该系列图书最新成果《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一书出版。
1月11日,在全民阅读“红沙发”系列访谈现场,学习出版社副总编辑刘向军发表致辞。随后,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任倚步、韩淑慧携新书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为何与何为”这一话题展开深入对谈。
“人言理论无味,我道韵味无穷”
1970年入伍的颜晓峰,目前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躬耕40余年。从军队炊事员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颜晓峰一路向前,孜孜不倦。“阅读可以改变人生,今天走上理论教学研究的道路,这和当年的阅读有很大关系。”颜晓峰这样回忆自己的理论研究之路。17岁时,作为一名炊事员,颜晓峰坚持每天晚上在油灯下阅读那本炊事班唯一的书——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一盏油灯、一本“反杜”,让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走过50余年理论阅读、学习的人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写作,已经成为颜晓峰的日常习惯。就在此次参加“红沙发”访谈的前一天晚上,颜晓峰从昆明乘机回京,飞机上的3个多小时就成为他可以充分利用的写作时间。科研、教学、写作已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人言理论无味,我道韵味无穷。”谈及这些年的治学感悟,颜晓峰表示,对于研究人员来说,何以存在?唯有著作。党的理论工作者是理论战线的战士,必须置身时代大潮,时刻关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与党的理论创新同步,与国家改革发展的实践创新同行,才能生成持续的热情和动力。正基于此,颜晓峰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解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系列”图书的撰写就是一个例证。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是我们出版工作者在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文化使命。”刘向军在现场致辞时,介绍了该系列图书的出版情况。他表示,学习出版社作为中央宣传部直属的出版单位,为发挥好主题出版第一方阵的重要作用,自觉承担起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普及化的使命任务,依据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精心打造了“解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系列”图书,并且获得了2023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立项。该系列图书的最新成果《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一书,以朴实的文风、生动的语言、严密的逻辑、全新的视角、翔实的论证等深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何与何为”,视野宽阔、格局宏大,有深意、立新意,这本优秀的通俗理论读物对于进一步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深化读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发挥着重要作用。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
谈到天津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与学习出版社的合作,颜晓峰表示,学习出版社在学习宣传研究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上一直很重视,无论是对图书质量的把关,还是在对作者队伍的遴选和出版质量的把关上,学习出版社都属于一流的水平,“中国式现代化”相关主题图书的策划出版,体现学习出版社对重大主题把握的及时性、敏锐性。
现场,颜晓峰重点介绍了《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的编创思路及“解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系列”图书的总体设想。他表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党的二十大报告初步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才能更加坚决地防范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思维方式。因此,需要全面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这也正是《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一书书名的由来。
《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集中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包括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沿革、共同特征、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实践要求、战略布局、未来前瞻等。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策划该书是为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以统一的思想和行动,汇聚起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根据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进展,我们将持续不断地设计丛书的选题和内容。”颜晓峰透露,“解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系列”图书,除了已出版的《人间正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接下来还有3本将陆续出版,分别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怎么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基础等主题进一步展开。
“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多种工具都要会使用”
任倚步、韩淑慧作为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目前跟随颜晓峰从事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工作,参与了《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的编写。任倚步向大家分享了他参与图书编写的经历。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该书既承袭了通俗理论读物文风通俗、内容精练的一贯风格,又从直观的现象入手,通过翔实的论证、鲜明的对比等,使读者更容易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精髓。任倚步介绍,在写作过程中,依据与时俱进的政策文献,不断推陈出新的学术观点,不断对书稿的内容进行调整、修改,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
“接触这个专业,已将近有10年。每到一个新台阶,都能领略到不同的风景。”韩淑慧分享了自身的学习经历和参与该书的写作情况。她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未竟的探索性事业,该书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故事述理、数据道理,保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通俗而不失严谨,为广大读者呈现出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全景图。
“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多种工具都要会使用,专业圈子里写我们的话语体系,同时面向广大读者、群众,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话语体系。”颜晓峰谈道,论文写作和通俗理论读物写作有所不同。理论本身都是一样,但在撰写通俗理论读物的过程中,必须心中有读者,不只是心中有专家,还包括党员干部、思政课教师、广大宣传理论工作者,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对思政领域感兴趣的群众,能够做到雅俗共赏,大家都能接受,这是一个挑战,同时这种训练也是必要的。
因此,在该书的写作过程中,颜晓峰强调,在话语表述、观点提出、范畴运用上,尽可能避免用一些小众范畴的话语,同时,尽可能用事实说话,用事例、数据支持理论、观点,使得这部著作不仅在理论上的构建、描述,能够有一定的新意和创见,同时形成新的话语风格,作为作者写这本书本身也是学习、提高、训练的过程。为此,该书出版呈现以下三方面的特色: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故事述理、数据道理。书中每一章开头部分都以设问的形式导入,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从实践讲起,从事实讲起,用身边的事例和权威的数据作支撑,拉近了理论与读者的距离。二是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在有限的篇幅内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实属不易,该书抓住中国式现代化的10个主要方面,为读者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景图。三是寓深于浅,雅俗共赏。该书承袭通俗理论读物内容精湛、文字简明的一贯风格,从叙事模式到语言手法都从直观现象入手,抽丝剥茧地引导读者抓住中国式现代化的要义精髓。颜晓峰认为,内容上抓重点、话语上接地气、以事例释学理、以问题为导向,这是能够写好通俗理论读物的几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