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田园”:“三农”短视频对乡村生活的现代转译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19
如今,“三农”短视频作为传播乡村生活、文化和经济的新媒介,不仅植根于乡村文化,真实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多方面,还通过直播和互动功能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乡村空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视角。
一、“新农人”的自我述说与多元表达
回顾过去百年的影视和文学史,无论是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还是影视剧,乡村和农民通常是“被叙述者”。观众通过路遥的笔触看到平凡的世界,在《山海情》的镜头中了解金沙滩的故事,通过《我和我的家乡》感受乡村振兴的新图像,这些大多是经由精英文化塑造出的乡村景象与农民形象。然而,“三农”短视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将农民和农村从被叙述的对象转变为故事的讲述者。根据抖音官方数据,54%的返乡人员主动拍摄制作“三农”短视频,其中31岁至40岁的人群占比超过一半。这些创作者不仅熟悉乡村生活,还对互联网和大城市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被冠以“新农人”的标签,成为短视频创作的主力军。
“新农人”创作的短视频一方面描绘了现代人向往的乡村景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往来耕种,怡然自得;另一方面展现了乡间的民风民俗和乡村美食,从田间收获食材,再到土灶炒制,最后阖家共享,描摹的是乡村社会简单又温馨的日常生活,构建的“最是人间烟火气”。如“小鱼儿夫妇”回乡改造农村婚房,他们将改造过程制作成2分36秒视频上传网络平台,一天内播放过亿次,目前积累粉丝785万。“张同学”前卫的BGM节奏配合行云流水的剪辑,在专业手法中凸显农村的土味生活。
“三农”短视频创作者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影视化训练,凭着智能手机的使用经验摸索拍摄套路,有的影像略显粗糙却不失质朴,有的由专业团队拍摄,因为主创人本身的农民身份避免了居高临下的叙述方式。农民从被叙述者转化为叙事主体,他们的账号名称大多凸显农民身份,主动运用新媒体展现乡村生活与积极态度,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资源共享,彰显出“新农人”的自信与多元表达。
二、编织传播矩阵,优化“三农”短视频影响力
2021年,抖音平台“三农”相关短视频日均播放量超过42亿次;2023年,抖音共有10.2亿个“三农”视频,播放2.4万亿次,获赞530亿次。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综合利用多平台构建传播矩阵,包括官方媒体、社交媒体和个人互动等,增强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提升信息的传播效果。
一是传统官媒与新媒体短视频的协同传播。官方媒体的权威性和广泛的触及能力可为内容赋予信任度,而短视频的互动性和即时性则能够加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共鸣。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官方抖音号、字节跳动公益、抖音共同发起“乡村大师课”公益活动,官方媒体报道的乡村振兴成功案例和政策动向,为“三农”短视频提供指引和深度,短视频则可以从微观更生动、更具体的乡村生活和文化展示,形成官方权威与个体经验的完美结合。
二是全方位运用社交媒体打造传播矩阵。社交媒体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有着不同的目标用户群和内容偏好。微信公众号以图文阅读为主,适合发布深度文章,分享农村故事和政策解读。社交媒体的互动性特点,如评论、点赞和分享功能,能够促进用户之间的讨论和内容的进一步传播,还可以收集受众反馈,不断优化短视频内容和形式。
三、内容多元化,刷新“三农”短视频文化样貌
2023年仅抖音平台统计就产出2778万个农技视频,总播放量达1206.2亿次,“三农”短视频的高产量必然带来内容的同质化。“三农”短视频无论是头部创作者还是普通创作者普遍未经专业训练,大多就地取材,以简单的纪实手法拍摄身边日常生活,田间地头种菜做饭以及当地习俗,立意流于表面,在机械化重复化拍摄后即面临内容雷同、题材枯竭的窘境。
(一)挖掘和展示乡村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传统节庆和习俗是传统文化留下的宝藏。创作者通过短视频展示这些文化元素,让观众了解和欣赏乡村独特的文化魅力。记录和传播老一辈农民的生活智慧和技能,如传统农耕方法、民间医疗知识等,这不仅能保存珍贵的文化遗产,还能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当地艺术家、手工艺人合作,通过他们的故事和作品展示乡村文化的深度和丰富性,提高文化的传播效果。在“三农”短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深入挖掘和利用乡村的文化资源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还能增强短视频的吸引力和教育价值。
(二)融合现代元素,创新乡村文化结合现代元素和创新思维重新诠释乡村文化,这不仅有助于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和兴趣。例如,乡村故事和民谣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将这些传统元素与现代音乐和舞蹈结合,可以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式。传统民谣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融合,创造出新颖的音乐风格;古老的故事通过现代舞台剧或音乐剧的形式重新演绎,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创作者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更加沉浸式和互动式的体验。
乡村青年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鼓励他们发掘和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新视角和想法,不仅可以促进文化的多元化,还能带来现代化的气息。这些年轻人可以通过摄影、短视频、博客等形式分享他们的乡村故事,或者参与乡村文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从而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结合起来。
(三)打造个性化内容,深化乡村题材细分受众群体,制作个性化内容,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定制内容。例如,针对年轻受众,可以制作更具创意和娱乐性的短视频;对于中老年受众,则可以着重展示乡村发展的成就和农产品的质量保障。引导创作者开掘“三农”题材的广度与深度,如农村实际存在的教育问题、养老问题以及乡村地域文化,这有助于他们创作出更具时效性、人文性与地域性的作品,避免受众在千篇一律的农村短视频中审美疲劳。这不仅能增强乡村的经济活力,还能加深社会各界对乡村文化的理解和支持。
“三农”短视频让农民从被叙述者转为新时代下自身故事的叙述主体,完成了话语权的转换,头部账号更是拥有数百万粉丝,其视频传达的内容与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众粉丝,提升视频创作者的媒介素养与知识积累,确保内容真实可信、题材可持续挖掘是“三农”短视频未来发展亟须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