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千年 揭秘印钞之谜

作者:于昊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17

宋代纸币印样。

“纸币(交子)发行1000年”纪念券。


  中国创新曾独步天下,启当代货币之源头。公元1024年诞生的宋代交子作为世界上第一张纸币,是货币第一次以纸币化发行,是中国乃至全球金融业最重要的创新。穿越千年,从宋代交子到现今的钞票,是如何印制出来的?在纸币诞生千年的日子,随着历史的脉络,开始一场探寻千年印钞之谜的旅程。


  纸钞防伪技术日新月异


  交子以楮树皮为原料,不易保存,现在常见的图案是后代制作的拓片印样。虽然随着关键证据的消失,交子当年如何印制已经很难考证,但可以知道的是,宋代交子采用凸版印刷。唐代初年发明雕版印刷技术,是把文字或图像镜像雕刻在木板上,剔除非图文部分使图文凸出,然后涂墨、覆纸刷印。宋代交子采用的就是这种印刷技术。根据文献记载,宋代纸币普遍采用多色套印工艺,私交子以朱、墨两色印刷,票面印有房屋、树木、人物等图案,有交子铺的签名、暗记,面额为临时书写。纸币印刷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印刷工艺。

  随着时间的推移,钞票防伪技术不断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平版印刷和凹版印刷技术的相继运用,为钞票的印制提供了更高的精度和防伪性能。平版印刷,又称胶印,是利用油水不相溶的原理,先将图像印在平面的印刷媒介上,再通过压力将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而凹版印刷,则是将图像雕刻在印版上,然后通过压力将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一种印刷方式。油墨因此会有高度,触摸能感受到图案的凹凸感。同时,水印、安全线、磁性油墨、荧光油墨等防伪技术也开始逐渐应用于钞票印刷。

  在20世纪中叶,钞票防伪技术迎来一次重大变革——防伪纸张的应用。防伪纸张采用特殊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具有独特的光学、化学和物理特性,使得伪造钞票变得更加困难。此外,防伪纤维、激光防伪、微缩文字等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钞票防伪。

  从公元1024年到2024年的千年,见证着纸钞防伪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交子“诚信为本、创新创造”的精神传承,千年始终未变。在纪念纸币千年的同时,更应以史为鉴,继承发展、开拓创新。


  数字化防伪崭露头角


  近年来,钞票防伪技术继续发展,数字化防伪技术开始崭露头角。二维码、RFID芯片等技术也被运用在了很多国家的钞票及金融产品中,使得钞票的防伪性能达到了与时代同步。在发行的法定货币之外,还有一种“测试钞”。“测试钞”更准确地应该被称作测试券、纪念券、试验票样等,其中,测试券是为测试防伪技术而印制,纪念券是为纪念某件事发行,也有的两者兼可。

  纪念券因为有着很强的收藏属性,被人们所喜爱。为了纪念交子发行1000年,金融博物馆推出的“纸币(交子)发行1000年”纪念券,就是很好的例子。纪念券采用了许多钞票防伪印刷工艺。例如,手工雕刻画面、专色油墨、无色荧光油墨、珠光油墨等防伪印刷工艺。正面以交子千年间各样纸币为主要元素,搭配数字0和1组成的时空隧道,象征数字货币,背面是2024甲辰生肖主题的“龙”。纪念券画面精良,设计巧妙,将防伪和艺术相结合,使得传统的防伪工艺又上了一个台阶。

  另外,金融博物馆还推出了“纸币(交子)发行1000年”塑料纪念券。塑料材质如今已在国外钞票上广泛运用,相较传统纸钞,有着易保存、防伪技术更高等特点。塑料纪念钞的出现无疑对当今纸钞有着实验性、引导性的作用。“纸币(交子)发行1000年”塑料纪念券背面图案是代表着交子发源地成都“太阳神鸟”的“凤”。两张券龙凤呈祥,既切合主题,又寓意吉祥。另外,塑料券充分利用材质可“透明开窗”的特点,创新性地使开窗部分可与生肖龙钞进行结合,更加拓宽了钞券防伪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可能。

  (作者单位:天津刻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