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协讲堂第四十六期《文史哲》分享办刊经验

老牌学术期刊怎样保特色促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16

  本报讯 (记者杜一娜)学者办刊,编研一体;扶植小人物,延揽大学者;内容为“王”,传播为“后”;质量为要,制度先行;坚持特色,“争做唯一”。在受邀为1月10日第四十六期刊协讲堂在线演讲时,《文史哲》杂志原副主编、特邀编审刘京希用5句话回顾并分享了《文史哲》多年来深耕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重要理念和做法。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主持讲堂活动。

  《文史哲》创刊于1951年5月1日,是一份在海内外人文学术界享有很高声望的学术期刊,是一份反映中国大学文科学术水准的老牌学报。刘京希说,孜孜于以古典性、人文性、高端性为特色的品牌化建设,以期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史哲》七十余载办刊历程中始终保持的风格与特色。

  刘京希分别从编辑队伍建设、作者队伍营构、编辑工作制度化形塑、数字化探索、品牌化建设等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文史哲》的办刊经验。

  在编辑队伍建设上,《文史哲》发扬学者办刊、编研一体的优良传统,主张编辑人员编辑职能与学者职责一肩双挑,将编辑队伍的职称评定归于科研教学系列,为《文史哲》杂志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在作者队伍营构上,赓续“扶植小人物,延揽大学者”的办刊传统,着意发掘和推举富有潜质的学术新秀,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同时积极延揽一批大学者,推出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文章;在编辑工作制度化形塑方面,始终坚持3个带有普遍性价值的制度和机制,即以“盲审匿名”为特征的严格匿名审稿制度、“三审加会校”制度和以奖惩为手段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高水平办刊质量;在数字化探索上,不断推动数字化转型和传播手段创新,充分利用数字平台和网络、微信等传播渠道,积极推送期刊内容,传播学术研究成果;在品牌化建设上,实施以主打栏目为核心的“归核化”办刊思路,通过个性化专栏设置,体现差异化竞争优势,做到既要引领学术潮流,又不走哗众取宠的捷径,追求在人文学术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促进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吴尚之表示,《文史哲》的办刊经验与做法值得学习并借鉴,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注重编研一体,建好编辑队伍;二是发掘学术新秀,培育作者队伍;三是确保办刊质量,做到制度先行;四是坚守内容为王,探索传播创新;五是保持办刊特色,重视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