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长江的微笑:中国长江江豚保护手记》
江豚逐浪,一江碧水书写湖北答卷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11
长江江豚,一种只生活在长江中的哺乳动物,它们是长江的孩子,因为嘴角上扬,又被称为“微笑天使”。长江干流曾是豚类最理想的栖息环境,但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展,豚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在夹缝中生存的它们一度遭遇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危机。
一江碧水护安澜。随着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长江边再现江豚逐浪,水清岸绿、相映成趣。从危机到转机,这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也许,你能从这本新书中洞察一二。近日,《长江的微笑:中国长江江豚保护手记》(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本书讲述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恪守“国家的需要就是最大的需要”这一信念,通过不断努力,逐步摸索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三大江豚保护经验,再到现在作为“中国智慧”,为世界珍稀水生动物的“保种”及保护带来信心和希望的故事。书中再现了众多科学家数十年坚守初心,投身江豚保护事业的奉献精神,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和理解。
科研之路总是在曲折中前进,透过《长江的微笑:中国长江江豚保护手记》一书,你将见到江豚如何被“催生”、江豚小宝宝如何诞生、江豚如何被野化放归长江……这不仅是一本长江江豚保护手记,也是一部长江生态保护的蝶变史。
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有很多一生都致力于鲸类研究的科学家,他们一辈子的学术生涯都与江豚有关。正是这些科研工作者,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在鲸类研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国内外瞩目的成果,推动了中国的鲸类研究不断向前拓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了科研力量。
为了更好地保护长江生态,科研人员提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三大保护措施,并在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管下积极推行。目前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湖区已建成8个不同级别的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长江中下游干流栖息地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满足江豚等水生生物生存的需求。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数据,十年禁渔实施以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多样性水平有所提升。长江总体生态环境积极向好非常有利于江豚的栖息繁衍。
长久以来,江豚是长江中最兴旺的物种之一。“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岳阳楼别窦司直》中写道,“江豚时出戏,惊波忽荡漾”,如此颇有生气的句子今人读来还能感同身受。“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不知清朝诗人薛时雨当年写下这首诗时,会不会想到几百年后,这样的美景会在长江频频出现。
“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2023年10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再一次强调“长江文化”。“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一次次深情凝望,一句句殷切叮嘱,习近平总书记情牵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
长江文化源远流长,从江豚逐浪中,瞭望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新发展,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这也是湖北为“长江大保护”交出的最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