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樊金凤
做一名“成长型”编辑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1-11
面对广阔的世界不忘热忱且充满好奇心,能够像海绵一样持续吸收,成长为勤奋、好奇而有作为的人。
“2023年是忙碌的一年,到年底了,发现自己依然像陀螺一样在不停地旋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营销部主任樊金凤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道。她仍记得跨年那天和一位同事在沟通推进一个项目的细节,彼此笑着调侃:“咱俩这新年过的。”
过去一年,对樊金凤来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带领下,同王淑红、窦玉帅责编的《宝水》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以及2022年度“中国好书”、第十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重要奖项,目前发行20余万册。“编辑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一本好书被看见、被阅读。”樊金凤说。
探索文学和出版的更多可能
对于过去的一年,樊金凤用“成长”来概括。她表示,2023年对自己来说,无论在编辑业务、营销业务、项目拓展,还是在陪伴小朋友的成长上,都面临全新的挑战,在出版社领导和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也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长。
樊金凤在社里不仅做图书编辑,还负责出版社的营销工作。2023年,恰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建社40周年。“我们策划了4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包括制作纪念册和宣传片、策划特色文学活动、邀请作家送上祝福视频和文章、设计文创产品等等。”樊金凤介绍说,在“名家读经典”和“十月作家课堂”文学项目中,自己策划邀请阿来、徐则臣、万方、张莉等名家与张蕾、樊登等跨界名人合作,面向大众聊文学聊经典聊生活,“两个文学项目共6期活动,观看人数高达500万,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过去一年,樊金凤和同事们还探索了一些融合发展的合作项目,整合作家资源,持续强化品牌形象,“在做好出版的同时,探索文学和出版更多的可能”。
过去一年,因为《宝水》,樊金凤和作家乔叶的交流非常多,“乔叶老师常常说自己是一位‘成长型’作家,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成长型’编辑”。樊金凤期待自己,面对广阔的世界不忘热忱且充满好奇心,能够像海绵一样持续吸收,“成长为勤奋、好奇而有作为的人”。
期望好的小说被阅读
在樊金凤看来,2023年所面临的挑战和收获其实是呼应的,挑战体现在具体的一件件事情上,比如当出版社面临突发事件时如何应对化解?如何让《宝水》在众多新书里脱颖而出?如何构思策划建社40周年系列活动?如何让团队里的小伙伴在繁重的工作中保持热爱且有所得?等等。“这些挑战大多是全新的,它们在我的舒适区之外,需要摸索着一步步往前走,而我能做的唯有接受挑战,想办法攻克困难,坦诚、勤奋且充满善意。”
“其实每一位出版从业者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这几年出版越来越‘卷’,整个行业的人好像都在往前跑。”樊金凤坦言,面对极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做书仿若变成了一件如履薄冰的事情,影视业、短视频对图书市场的冲击,图书营销环境的变化……这一切使得出版行业面临许多的“不确定性”,出版越来越难,节奏越来越快,对图书编辑和营销编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一个同时做书和营销的编辑来说,与作家、媒体、达人打交道,看稿,撰写文案,策划活动,策划并审核自媒体内容,主持活动,市集练摊,沟通签书卖书……这就是樊金凤的日常生活,繁杂、琐碎且常常充满意外,“而做书最大的乐趣,就是可以陪伴一本书的诞生,助力它的成长,并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一群热爱文学和图书的人”。
2023年,樊金凤也越发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我觉得自己需要突破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对未知和新事物的接受,以及如何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敏锐的目光将新事物为己所用。当然,我还需要时间,我常常觉得缺少时间。”樊金凤不由得感慨道。她接受记者的这次采访,也是在周末陪女儿上美术课间隙完成的。
2024年刚一开年,樊金凤责编的钟求是《地上的天空》已经出版,正与出版社的其他新书一道被陆续宣传。“我曾被钟求是老师《街上的耳朵》惊艳过。这一次,他通过《地上的天空》向我们娓娓道来9个故事,关于日常、关于隐秘、关于不甘。”2024年,樊金凤特别期望像钟求是这样低调而有才华的小说家被看见,期望好的小说被阅读、被喜欢它的人口碑相传。
韩敬群曾在其出版的《编辑的光辉宝藏》一书中这样写道:“‘光辉宝藏’这个词在我的理解里就是每个人独有的、不可被复制的、不可被取代的安身立命的东西,需要人们对其专心、专注。”“希望有一天,我能够拥有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辉宝藏’。”樊金凤坦言,这是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而对当下的我来说,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终身践行须臾都不放松的学习能力。正如文学评论家杨庆祥所说:‘我深知自己是一个多么平凡的人,而这个平凡的人唯一坚守的是对文学自始至终的热爱,对于平凡的人来说,唯有勤奋、自律、理性才有可能过上一种平凡的自由的审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