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水青山的回响》全媒体行动中,湖北广播电视台推出系列主播蹲点作品

手握金话筒 心系百姓家

作者:本报记者 汤广花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2-14

  “在神农架采访金丝猴保护工作时发生了一个意外,我被国宝撞了!两只金丝猴打架,直接撞到我身上。但就是这种突发情况,反倒让我们上了热搜。”12月8日,湖北广播电视台《绿水青山的回响》全媒体行动成果分享会在鄂州市峒山村举行,湖北广电楚天交通广播新闻节目《事事关心》主持人汪洋在分享采访心得时说,被撞之后他并没觉得这是一件稀奇事,直到团队同事将素材剪辑成短视频并登上抖音武汉榜的第一,才让他意识到,“新媒体时代,主持人的传播方式更要向平民化、生活化、个性化转变。在保持传播内容专业的前提下……突出亲民性、趣味性,往往更加受到受众的欢迎”。

  《绿水青山的回响》全媒体行动由湖北广播电视台策划,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主线,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峒山村10周年之际,以乡村振兴共同缔造幸福生活为故事主体,精选20个湖北极具代表性的村庄或景点地标,组织文学名家创作了一批与乡野风貌、山水美景等主题有关的散文、随笔、诗歌,由“金声主播”航队进行最终呈现。

  今年9月,湖北广播电视台还派出播音员主持人分别深入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和鄂西片区,深入开展调研行动,推出系列主播蹲点Vlog产品。作品通过广播节目、新媒体端口、村村响等多个平台传播,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目前,《绿水青山的回响》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3年一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名单和湖北省广播电视局2023年度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项目。

  当天的成果分享会上,湖北广播电视台蹲点调研实践基地揭牌,湖北广电多位记者分享心得体会。“2015年9月,我因为参与特别报道《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来到了峒山村,被这里的可喜变化感动并吸引,此后,我对这个村子进行了7年的跟踪报道,让更多人知道了这里的发展故事。”记者郝晋辉说,这些年,他通过《砥砺奋进的五年》《峒山村这十年》《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等报道记录峒山村的巨大变迁,“峒山村经过我和同事的报道被更多人所熟悉,我也在峒山村的报道中不断成长”。郝晋辉在第九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中获“最佳选手”称号,其蹲点采写的《峒山村这十年》今年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在十堰市茅塔乡蹲点采访一周的主播张博为,把村里的污水处理法宝——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带到了现场,展示当地守护源头水的成果。张博为说:“只有小河清了大河才能净,才能让更多的人喝上干净的水,通过这几天的蹲点采访,我觉得播音员主持人只有真正贴近人民,播报才会有底气。”

  主持人梁冰用“现”“在”“行”“动”4个字概括自己的感悟,他认识到,采访没有“现成饭”,绞尽脑汁也不如“在现场”获得的灵感,采访必须主动出击。记者仇月红说,她和同事扎实蹲点,真实记录,同时扩大调研样本,采访了村民、市场主体、村干部、县委书记、社科院专家等多个对象,最终在节目中用6分钟时间讲好一个复杂的土地改革模式。记者徐艺莹说:“我们把镜头对准百姓生活火热的现场,对准那些鲜活的人和事儿,让事实说话,让真实生动的案例感染人。遇到好的人物故事和选题,克服困难,也要拍到现场。”

  “脚踩泥土,心系百姓,让我们的创作更接地气,我们的作品也会更加有感染力,我们还想持续把《绿水青山的回响》这个品牌延续下去,未来我们会有更多样化的样态和场景表达。”湖北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主任、湖北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曹曦晴介绍说,下一步,湖北广电还将继续以该项目为抓手,坚持“四下基层”的优良作风,通过更加多元化的视听精品和多样态的创新表达来推进播音员主持人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