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出版研究院“庆生”大会上专家针对童书出版存在的同质化等问题提出建议——
创新呈现方式,关注少年儿童之关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2-14
本报讯 (记者洪玉华)12月9日,人民邮电出版社所属童趣出版研究院成立3周年大会在京举行,以“现实之需,未来之路:少儿出版原创力提升”为主题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建言原创力提升之策。
“从‘中国好书’评选过程看,童书出版存在同质化、缺乏特色与新意的情况。”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举例说,仅从书名来说,以“读懂”“孩子”等为书名的图书就比较多,虽然都是对小读者有帮助的书,但好内容缺乏有创新力的呈现方式。他期待儿童文学作品在人物、结构、叙述方式等方面都有创新,更关注当下少年儿童的关注。他认为,提升原创力是现实之需、未来之路,也是发展之要。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童趣出版研究院名誉院长聂震宁谈道,积累与创新是出版业的两大使命任务。当下一些转换样式、手段、说法的“创新”,创新含量低。他认为,编辑善于联想、举一反三有助于提升原创力,出版业提升原创力、传播力才能提高服务能力。
资深出版人海飞以市场数据说明,2020年以来少儿图书市场处于触到“天花板”后的下滑状态,专业少儿社在童书销售排行榜前十占比也在缩小。市场呈现出少儿文学占比缩小,文学、科普、图画书“三分天下”的新变化。他说,提升原创力要吸收外来、不忘本来、面向未来,也需要业态、渠道等良好环境。
“触及‘天花板’也是竞争局限于一个‘室内空间’的表现。”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前主席张明舟在圆桌对谈环节谈道,在今年的多个国际书展上,他看到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多国出版人对中国童书的欢迎,中国童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广受认可。提升原创力,走出去更能看到市场的广阔。
儿童文学是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重要板块,安少社社长李玲玲分享了在市场变局下细分文学出版的经验。插画艺术家田东明建议,插画师应更关注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以获得世界舞台上更具特色的原创力优势。
在致辞、主题发言、圆桌对谈环节,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王元卓等13位嘉宾作了分享。清华大学教授冯立昇等新一批专家获颁童趣出版研究院专家委员会聘书,成为助力原创力提升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