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研究如何回应现代化与国际化

作者: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国际儒学》主编 仲伟民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2-05

  在国家大力提倡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学格外受到重视,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社会推广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3年前国际儒学联合会和清华大学联合创办了一份新期刊《国际儒学》,希望借此平台将儒学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并走向海外。

  从历史上看,儒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形态,是因为儒学在每个时代都成功应对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并且吸收了外来文化中合理的成分。近二三十年,复兴传统文化、复兴儒学逐渐成为学界及社会的主流思潮之一,但面对数字化和全球化时代,传统文化或儒学复兴面临新的挑战。

  数字化在技术上使人类具有前所未有的能力,但数字化给人们带来的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却是任何技术解决不了的。笔者认为,儒学在慰藉与安顿当代人的心灵方面能够有所作为,而《国际儒学》创办的初衷也正在于此。

  《国际儒学》要办成国际一流的学术期刊,任重而道远。未来,《国际儒学》将在学术研究、思想创新之外,更加努力融入当今社会,避免陷于与同行对话、只与古人对话的窠臼。在国际化方面,《国际儒学》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编委的国际化、作者的国际化、语言表达的国际化等,取得了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