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崔亚飞:从书店导购到技能竞赛“第一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2-04
崔亚飞在展示团队的融合美陈作品。 赵墨波 摄
要在10分钟内分类100本图书,现场拍摄剪辑短视频,还要直播荐书……近日,在2023年河南全省新华书店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上,来自全省18地市及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本部共19支代表队的57名选手各显神通,纷纷亮出压箱底的技能。
这不仅是一场激烈的职业技能比拼,更是一次书店人员专业技能的全面展示。经过激烈角逐,发行集团本部代表队26岁的崔亚飞,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唯一的个人一等奖。“通过本次比赛,我不仅提升了业务技能,还从同事们身上学到很多优秀经验,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希望能为助力河南新华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谈及获奖感受,崔亚飞如是说。
工作经历为比赛积累经验
什么是个人一等奖?就是比赛选手要逐一参加此次大赛设置的4个竞赛项目,分别为直播荐书、图书分类上架与创意包装、融合美陈、主题短视频创作,每个项目都有严格的评分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项目都取得高分才能获得个人一等奖,可见崔亚飞的综合技能有多强。
22岁的崔亚飞一毕业就进入中原图书大厦工作,从最初的书店导购,到后来在服务台、茶吧、艺术空间等岗位工作,目前,她负责书店短视频的策划、拍摄、剪辑、录音和文案编辑工作。“我在日常视频号、小红书等媒体平台宣发中,着重突显书店主题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内容升级,构建场景化、沉浸式经营布局,根据楼层客群定位设置图书主题及服务亮点,结合图书内容植入与图书业态相关联的文化周边及文化活动,打造多元融合的第三空间,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更丰富多元的体验服务。”崔亚飞介绍,希望通过多渠道媒体平台的宣推,让读者在知识与文化的交流中找寻精神慰藉,让书店成为“百姓心中的一盏灯,读者心灵的栖息地”。
这样的工作经历无疑给崔亚飞在此次比赛的主题短视频创作取得高分奠定了基础。主题短视频创作项目需要选手各自展示自己创作好的短视频,并进行讲解。该项目要求视频文案在指定主题与门店之间建立自然衔接,让观众对新华书店的品牌产生文化认同。
崔亚飞现场展示的短视频主题是“从书店出发——爱上一座城”。“在创作之初,我首先想到的是郑州文化地标——二七纪念塔,所以想结合城市文化和书店来呈现。”崔亚飞的想法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和认可,她在郑州多个文化地标取景,结合书店内的文化场景呈现,最终完成拍摄。“我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来剪辑视频的,希望能立足读者多元的文化需求,以书为媒,真正打造‘美好生活的新入口’。”崔亚飞直言,短视频虽短,但制作起来并不容易,“每天都会反复观看、细化视频,希望可以把更好的灵感加入进去。”
短板不足需要无数次练习
任何一位选手在比赛中有强项,就会有弱项。对崔亚飞而言,图书分类就是她的短板。
在图书分类上架与创意包装项目上,选手需要将100本图书在10分钟内进行准确分类和上架。同时,他们还要根据评委现场指定的主题,挑选两本书进行创意包装。“图书上架与创意包装项目,是我付出最多心血的一个项目。”崔亚飞说,因为平时主要负责非图工作,对图书分类的熟练度并不是很高。
从不熟悉到在比赛中图书分类获得满分,这中间,崔亚飞下了很大功夫。“平常练习分类有错的时候,我就去逛卖场。”“我们书店4层的图书品种大概有十几万种,每一本书我都摸过,通过阅读、用心去记,加强对图书分类的学习。现在只需要看一眼,我就能准确分类。”说这些的时候,崔亚飞的脸上洋溢着自信。
上架不仅要保证图书分类的准确性,还要保证分得快。对于身高170厘米、体重不足100斤的崔亚飞来说,抱着一摞摞的图书上架是个不小的难题。为了锻炼自己的力量,崔亚飞专门买了拉力器在家里练习。有了力量还得有速度,为此,崔亚飞专门请教了往届参赛的选手。在总结多位前辈的经验后,崔亚飞形成了自己的方法。“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手指划破、肌肉拉伤成了家常便饭,但手指上即便贴满了创可贴,我也会不断坚持。”“比赛前半个小时,我还在反复练习,只为加快速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最终的图书分类上架环节,崔亚飞眼疾手快,动作行云流水,其专业技能不仅得到了现场评委的高度认可,也为其他选手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在图书创意包装方面,我也花费了很大功夫。”崔亚飞说,无数次练习是一方面,平时还经常在各个平台搜索图书创意包装,看到好看的就跟着学,最终再糅合变成自己的创意。
突击训练不打无准备之仗
尽管已入职4年,崔亚飞却是第一次参加新华书店系统职业技能比赛,在此之前,她一直在潜心磨砺自己,期待着厚积薄发。“不打无准备之仗。”崔亚飞说,“最重要的是领导们的支持,他们在书店给我们提供了专门的训练场地,并竭力为我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之前参赛过的同事们也经常帮助我们。”
比赛前的一个半月,崔亚飞和队友们一直在突击训练。“40分钟的融合美陈项目,每天要在工作之余练习3次。”“需要背诵的内容很多,60个直播荐书的书单稿、展台讲解稿……”每天上午8点半到岗,晚上9点回家,崔亚飞在书店几乎每天都超过12个小时。两点一线的生活,她丝毫不觉得枯燥,她用对待高考的态度对待这场比赛。
直播荐书项目分为自选图书推荐和随机指定图书推荐,选手不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图书的精髓、框架和脉络进行推荐与介绍,让观众了解图书的核心亮点、创作特点、作品特色等,还要对图书有个人的见解,从用户的利益点、需求点出发,描绘使用场景,塑造商品价值及品牌价值,引导用户关注、点赞、评论、亮灯牌、点击小黄车等互动。同时,该项目还要求选手仪态整洁端庄,语言生动流畅、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镜头感强。
“我推荐的是豫版图书《我们这十年》,前后反复看了很多遍,还写了对这本书的收获和感悟。”崔亚飞告诉记者,“为了突出直播特色,我在直播荐书环节加入了画画和舞蹈。”这是因为崔亚飞小时候就喜欢画画,她试图通过画画与书中的内容相结合来吸引屏幕前的读者,“为了能画好这个画,我用完了一包宣纸。”崔亚飞直言。
崔亚飞的成功并非偶然,在获奖背后,藏着她对书店业务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以及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这次比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技能、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书店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益参考。希望集团能一直将比赛办下去,也希望我还能有机会参加。”崔亚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