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岁月》:

自我实现的讲述

作者:安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1-29


  《我们的岁月》是由谢悠执导,李肖宁、郭玮洁、张杍涵、刘奚子主演的电影,改编自裴蓓小说《水击三千里》。影片以1977年恢复高考后四位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为背景,讲述了“天才少年”赵以水、“老班长”曹正昌、“奶油小生”尤优和“校园白月光”文鹊喜在大学学习、成长的故事。

  片中赵以水从懵懂走向成熟,文鹊喜从懦弱走向坚强——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激烈而深刻地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四位大学生显示出各自鲜明的特质:曹正昌满怀为祖国建设奋斗的热情,尤优是校园流行文化传播的使者,赵以水满怀对未来科技的憧憬,文鹊喜身上凸显着敢于突破枷锁、追求梦想的精神。他们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身上都暴露出一些缺点,如赵以水没有爱护公物的概念,尤优会做出打击报复等行为,但最终两个人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受到了相应的惩罚。也正因此,影片表现出了四位主人公真实、自然的一面,同时,又揭示了人物的成长。

  导演通过构图对人物关系的呈现可谓别具一格。文鹊喜对曹正昌的表白场景更是影片中极具代表性的片段。一开始的全景镜头中,两人隔着半个教室遥遥相望,一种暧昧的情愫在教室中流淌。下一个过肩镜头则拉开了两人之间的关系,镜头中的窗户也暗示着彼此间遥远的心理距离。曹正昌拒绝的话语坚定了文鹊喜对梦想的追求,以及对自己身上责任的认识,文鹊喜最终下定决心去南方,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奔赴不同的方向。整个场景中的暖光运用恰到好处,使得原本告白被拒绝的生硬场景变得温情柔和。镜头的结尾,文鹊喜和赵以水背光而行,干净利落的画面表达了二人积极向上、奔赴梦想的决心。

  同时,影片的音乐运用也别出心裁。含蓄青涩的爱恋被拒绝时,全班同学歌唱的《友谊地久天长》缓解了教室中的尴尬;曹正昌鼓舞同学时,悄然响起的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强化了炽热的爱国情感。每一段音乐的运用都与影片的整体氛围相契合,发挥着引人入胜的奇效。

  成长是《我们的岁月》的一大主题。在影片中,怀揣梦想的人靠着自己的努力重新走进校园,他们中有年仅12岁的“天才”、38岁积极向上的“下乡知青”,还有“梨园世家”的文艺青年。他们冲破身份的限制走进校园,试图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并且力图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愿望。这种成长体现在影片中的每一个人身上。赵以水虽然是个“天才”,但毕竟是个孩子,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够了解,在学校里因逃课、破坏公物被关了禁闭,最终被辅导员和班长教育后知错改错,成为留校的大学老师。

  自我实现则是影片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梦想的追求和对理想的憧憬始终是无数青年人的执着。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们更是满怀建设祖国的热情,力争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片中曹正昌的热血讲座不仅带动了全班学习,甚至逐渐蔓延到整个校园,他的热情鼓舞了大批学生。文鹊喜的自我实现更是具有女性成长、追求心中理想的意味。“来,吃个橘子!”这是《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橘子”被看作是母亲的一种命令,对自身的一种枷锁。在大学学习不喜欢的专业的文鹊喜,正是处在母亲期待的枷锁下,而她选择退学追求自己的梦想则是一种女性的觉醒。文鹊喜在迷茫后决定,不遵循他人设定好的人生轨道,退学南下并将成功的机遇把握在自己手中。

  影片中,四位主人公将热血青春永恒地镌刻进了我们的时代,而我们的时代也在一遍遍地传颂着他们青春的故事。这种青春的故事和不屈的热情无论在何时都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