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奇遇书店:
让灵魂与身体美好相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1-27
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塑三文化创意园区内,有一家以旅行为主题的奇遇书店。书店于2020年9月开业,3年来坚守不易,却也走出一条“小”而“美”的特色道路。《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日前来到这里,对话店主关博。谈及未来发展,关博想将书店打造为热爱阅读的旅行者俱乐部和聚集地,以及旅行资讯交流传播、旅行图书阅读分享活动的线下基地。
旅行,还是要有书
关博曾在互联网旅游公司工作。爱旅行、爱读书的她离职后创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做书店。奇遇书店分上下两层,主打二手书,这些书多数是关博从各地旅行带回来的,也有在二手书平台精心挑选的。
在书店二层,图书按旅行目的地国家不同,分为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英国&爱尔兰、美国、俄罗斯、法国以及西亚、中东、非洲等几个书柜,摆放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行攻略、地图、文学、艺术、图书馆、生活方式等主题的图书、画册。
“选择二手书也是为了减少成本投入。”关博坦言,“一样一本”能够大大减轻库存压力,每月自己也会选择新书进行补充。
尽管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关博依然强调纸书的重要价值。“互联网上的信息看似庞杂实则并不全面,带有明显的指向性与聚集效应,比如有的景点打卡的人越多,成为网红景点后就越被推荐,有时到现场后却发现体验并不好。”关博表示,那些看似冷门、小众却美好的地方,就要通过读书来发掘。
在关博看来,旅行类图书经过专业编辑加工,能够提高旅行附加值与体验感,让旅行不只是“走马观花”地看景,而是能够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内涵。“旅行是个大概念,里面包含文化。旅行类图书也是个大主题,不只是教读者如何做攻略。”关博表示,现在的旅行与文化深度融合,如果不能植入“干货”,旅行也是一个空洞的话题。正因为这样,她希望读者旅行前能阅读一些介绍与目的地有关的图书,让有准备的旅行更加难忘。
聚集旅人与读书人
2021年,奇遇书店的“东方时空与白岩松一起倾听‘大家’的抗疫心路”等3场活动,入选北京市实体书店阅读及相关文化活动扶持项目。这些年,奇遇书店将旅行分享与图书阅读相结合。围绕书中大家相对熟悉的内容,邀请旅行达人分享大家不那么熟悉的经历与故事。
曾经有位高中生在这里分享了中东难民主题的读书感悟。他结合书店里几本有关耶路撒冷的图书内容,为参与活动的读者展现了平时较难触及的视角和思考。
2020年开业是在新冠疫情时期,书店营业时间与活动频次均受到不小的影响。“读者是需要累积的。”关博表示,要持续举办活动,才能让读者对书店从认知到认同,维持黏性。滚动效应一旦断掉,影响力就会打折扣。
目前,奇遇书店的读者群主要是在园区企业里工作的上班族和周边的社区居民。关博会在园区宣传栏张贴书店活动的相关海报,也会联系社区居委会进行宣传推广。通过书店和她本人的新媒体账号,她也在不遗余力地对书店和活动的情况进行介绍,希望吸引来更多的读者。
依托书店,关博表示今后还想开展旅行线路定制咨询方面的工作。“书店聚集的文艺青年与高知人士比较多,不过这部分人群也许并不是那么爱旅行,而爱旅行的人也许不能静下心来读书。我的目标就是用书店这样的空间场景,弥合两部分群体间的‘错位’,聚集更多喜欢书籍的旅行爱好者,以及喜爱旅行的读书人。”
既然选择就要坚持
3年来,关博从零开始摸索如何做书店。选书上架、拍视频、做剪辑、当主持、设计海报、策划活动、宣传推广,既是“老板”也是“店员”。她一点一滴打造奇遇书店,也用“摸爬滚打”回望来时路的艰辛。
随着图书不断添置,设施逐步完善,奇遇书店也开始提供咖啡简餐,以及节目录制、演出活动场地的租借。“尽管不易,但决定了就要坚持,办法总比困难多。”关博希望更多人关注独立书店的生存发展,“单纯依靠书来养活独立书店很难。当然,客观因素不是主观不努力的借口。就像这个世界还是要有书,就一定会有书店存在的意义。”
关博摘出“身未动,心已远”“一路回望,依旧前行”“有趣的人生,一半是山川湖海”等与旅行相关的句子,贴在连接书店一楼与二楼的木质台阶上,寄托自己对旅行与阅读的态度,更在诗意的空间中完成与读者情感的共鸣。
奇遇书店的Logo(标识)是一只猫头鹰,关博也用这只爱旅行的猫头鹰,作为自己新媒体账号的头像。为了书店能吸引更多人群,关博也在努力向旅行类KOL(意见领袖)的方向努力。前不久,她自驾去了山东的胶东半岛,更新了当地美食集锦与适合拍照的地点集合。当然,开始做书店后,每次出游关博也会到当地的书店逛一逛,观察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选几本好书带回来。
坚守书店的意义,还在于能遇到不同的人,关博说这样的正向反馈给自己带来满足感。未来,她期待书店能有更多合作伙伴,对接新的资源,拓展经营模式。也许,就像书店“奇遇”的名字一样,去阅读、去旅行,让灵魂与身体在路上,就能与美好的奇迹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