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在金鸡百花电影节带动下,文化影视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5%——
以节赋能,厦门影视产业“名利”双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1-14
2023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2023厦门·俄罗斯电影文化周、厦槟艺术影展、厦门保存影展……11月,厦门全城沉浸在电影的盛宴中,电影相关活动一个个接踵而至,无论是影视从业者,还是普通市民都在其中收获满满。
11月4日晚,伴随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暨2023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的成功举办,2023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圆满落下帷幕。厦门市电影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厦门与金鸡奖结缘的第五年,这5年,在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带动下,厦门影视产业链不断完善。5年来,厦门文化影视产业企业、机构数量年均增长10.2%,营收年均增长17.8%,2022年已达2018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5%,已经成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金鸡”为厦门影视业赋能
厦门出品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获得第36届金鸡奖评委会四项提名。在今年暑期档中,电影《消失的她》《我爱你!》及动画片《长安三万里》也均有厦企参与。
数据显示,近5年来,在电影备案企业所在地数量、票房前50名影片的出品企业等方面,厦门均居全国前列。随着厦门影视产业链的日益完善,“厦门制作”“厦门出品”“厦门发行”的电影不断增多。而这背后折射出的,正是“金鸡”以节促产为厦门影视产业发展注入的新活力、带来的新动能。
厦门影视企业数量增长快速,截至2023年10月底,共有近2400家影视企业在厦门发展,覆盖拍摄服务、后期制作、软件开发、宣传发行、艺人经纪等影视产业链核心业务。其中,80%以上的企业都是2019年金鸡奖之后落户厦门的。
同时,剧组来厦拍摄需求旺盛,每年都有100多个影视剧组来厦取景拍摄。影视作品备案也呈现出量多质高的特点。2019年以来,厦门影视企业备案的电影作品中,已有25部取得公映许可证,备案电视剧中已有14部取得发行许可证,在福建全省占比均超六成。
可以说,厦门影视企业、影视作品、来厦剧组数量的增多,是“金鸡”赋能厦门影视产业的最佳例证,但“金鸡”产生的能量绝不仅于此。
厦门影视拍摄基地负责人、厦门文广影业集团有限公司基地事业部副总经理杨松峰认为,金鸡奖落户厦门以来,持续强化政策供给、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能力,成功吸引了一大批文化影视企业、项目落地,形成集摄制、后期、特效、动画、音乐等业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今年,厦门修订出台了促进文化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政策,更加突出项目带动、数字赋能、产业链覆盖,助推文化影视产业加速腾飞,将进一步放大厦门文化影视产业‘强磁场’,吸引更多机构、企业、人才。”杨松峰说,截至2023年9月底,厦门影视拍摄基地累计引进影视企业979家入驻,实现产值88.76亿元。
不断推进电影文化进基层
在“以节促城”的良性推动下,厦门形成了“全年金鸡、全城金鸡”理念,不断提升城市的电影氛围,让电影文化融入厦门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中,持续散发与众不同的魅力。
每年上半年,“金鸡”的魅力就已陆续渗透,厦门国有文化企业国贸控股集团打造“国贸带你看金鸡”全民电影节,直接将电影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为观众带去《长津湖之水门桥》《奇迹·笨小孩》等多部金鸡奖提名影片,并从社区出发,扩散到景点、工业园等场所,每次放映的电影均事先由观众投票选出,真正让每个观众零距离参与选片。
据了解,厦门每年策划“全年金鸡、全城金鸡”系列活动20余项,累计举办超过2200场电影文化活动,活动范围覆盖全市影院、广场、社区、农村等地,力争月月有活动,不断提升城市电影氛围,推动电影文化惠及全市各类群体。
除了推进电影进基层,为市民送上经典影视作品,在“金鸡”的带动下,厦门还以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为目标,以影为媒,助力广大市民提高电影鉴赏水平。
今年7月,国产动画片《长安三万里》上映首日,相关部门便组织影片主创团队与现场观众面对面交流,引起市民追捧、热议。而在法国电影大师特吕弗作品展映时,还邀请知名电影学者、监制、制片人和剧作家焦雄屏导赏,与影迷互动,上座率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