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迎难而上 更要主动作为

作者:本报记者 刘蓓蓓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11-06

主 题:悦读时代 洞察趋势

嘉 宾: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 艾立民(中)

  中国新华书店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张雅珊(右)

主持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刘蓓蓓


  地方书展发展、价格治理难点、行业转型突破口……当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中国新华书店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雅珊这两位出版物发行协会的负责人坐在一起接受采访,主题必然围绕着发行业的热点话题展开。10月27日下午,在2023中国黄山书会上举行的第二场全民阅读“红沙发”系列访谈中,他们进行了一番思想碰撞。


  地方书展优势:

  地域特色与读者强参与度


  在黄山书会开幕前几天,艾立民、张雅珊还参加了天府书展。今年以来,从全国到地方的各类书展,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地方书展近年来越来越显示出生机和活力。”艾立民如此感慨。记者在黄山书会展场碰到他时,他正在安徽出版馆展区参观,“刚参加完开幕式,仔细转转”。

  天府书展举办那几天,张雅珊每天上午都会去展场逛一圈,把书展角角落落都看了个遍。对20世纪90年代就举办的黄山书会,他是久闻其名,“这是第一次来,我想以后我会常来看看”。

  黄山书会从黄山搬到合肥,再到现在的中国黄山书会,这些变化让张雅珊感觉,黄山书会从省际书展变身为全国性书展的步伐之快。“我想今后还会延伸到国外,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发挥作用。”

  地方书展之所以如火如荼地开展,自然有它的优势与特色。艾立民总结为五个方面:一是地域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现代文化特色显著;二是读者触达面广,参与度强;三是凸显省内出版发行单位出版成果和文化事业创新发展的成果;四是以销售和各类阅读活动为主,突出惠民政策;五是居于区域,面向全国出版发行业,开放式办展。地方书展对于深化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建设书香社会、促进全国图书市场繁荣,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张雅珊注意到,黄山书会展场4个角落都是安徽新华主办的卖场,安徽新华还是黄山书会的承办方之一。“服务于书展,是新华书店的本责。在这个过程中,更能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出版社的产品线重点等。”就像张雅珊说的,服务好地方文化需求,当地文化氛围起来了,文化活力会越来越旺盛。“过去说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现在我们文化自己搭台,唱的效果可能更好。”

  如何进一步办好地方书展?艾立民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地方书展既是书业盛会,更是文化盛会,要把书展活动和区域内的文化活动很好地融合起来,从文化建设的大视角,来系统规划书展活动,使书展的内容更加丰富,为促进本区域的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更加突出惠民政策和服务好读者,实实在在地让读者在书展上能够多买书、买到好书。

  协会也在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持地方书展发展。

  中发协不仅是很多地方书展的指导单位,而且还将一些重要活动如书店之选活动放到地方书展举办,助力书展提升影响力。中国新华书店协会今年一个重要专题调研的主题就是“新华书店如何利用书展进行业务创新与拓展”。张雅珊希望调研成果可以帮助新华书店更好地利用好书展平台,发挥好全民阅读主力军的作用。


  治理价格乱象难点:

  立法与技术


  前不久中发协网上发行工作委员会成立的消息,受到了行业的强烈关注,这反映出行业对于构建健康有序的发行生态环境的期盼。

  “加强统筹协调,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和共赢。”艾立民说,这是成立这个专业委员会的宗旨。该专业委员会最大的特点是会员单位来自产业链的上下游。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的形势下,作为不同市场主体,其本身就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就是努力加强统筹协调,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全局和局部、中央和地方等相互关系,力求寻找最大公约数,为推进行业有效治理发挥积极作用。

  价格乱象会影响出版业的创新发展,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艾立民认为,治理价格乱象,目前的难题主要在于缺乏法制约束。张雅珊也深以为然。

  在艾立民看来,图书价格立法可从根本上有效制止长期以来图书发行市场恶性竞争的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当某个领域出现秩序混乱,影响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候,就需要设置“红绿灯”,图书市场也不例外。正常的商业和质量竞争,市场从来是欢迎的,但破坏了市场运行秩序和商品定价的恶性竞争,理应“叫停”。

  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在“规范网上网下出版秩序”部分提出,加强出版物价格监督管理,推动图书价格立法,有效制止网上网下出版物销售恶性“价格战”,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这为推进图书价格立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图书价格立法,绝不是干预市场竞争秩序。图书既有经济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在图书市场面临一定困难的大背景下,必须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这是推动图书价格立法的基础政策和实践依据。”艾立民如此表示。

  实际上,在图书价格立法问题上,国际上有许多国家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艾立民提出,中国作为出版大国,应该在图书市场价格管理上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这不仅是出版发行业的现实迫切要求,也是新时代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必然。

  治理价格乱象还有一个难点,艾立民和张雅珊都提到,就是在技术层面能够较为科学地核定出版成本,使产业链各方能够在合理的利润范围内,实现自己的价格策略,进行良性市场竞争,让读者享受到“不仅价廉而且物美”的服务。


  书店转型突破口:

  大数据与大文化


  开卷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图书零售市场规模同比下降1.04%,和第一季度以及半年度相比,降幅进一步收窄。可以说图书零售市场的发展趋势还是整体向好。艾立民和张雅珊都认为,图书零售市场目前仍处在恢复期,如果整体上今年年末同比能实现营收持平,就是很大的成绩。

  3年疫情后,图书零售市场面临更为艰难的情况,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或者说突破点是什么?

  艾立民的观点是,要更加强化渠道建设,全面打通线上线下,整合资源,全域覆盖。要更加注重大数据建设,统筹数据资源,建设数据中台,提升数据分析能力,扩大和强化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范围。

  新零售有两个核心要义,一是以大数据为基础,要知道你的读者在哪,有非常清晰的读者画像,才能做好精准发行。二是以读者体验为中心。所以,在新零售的时代背景下,发行企业进行线上线下贯通的大数据建设迫在眉睫。

  在重视数据建设基础上,艾立民和张雅珊还提到了实体书店转型的一个关键点——大文化。

  “实体书店要根植于地域的文化根脉,深入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把阅读服务作为生存之本和发展之道,打造更为丰富的阅读服务产品。”在很多场合,艾立民都强调这个观点。因为这是基于书店的本质和现代知识传播的趋势和特点,也是基于实体书店的传统优势。

  对于新华书店转型路径,张雅珊还提到,要做好教育这个大市场。教育的类别多种多样,如果新华书店利用自身优势,把每种教育类别进行细化研发,能开发出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刘振兴摄)